为什么《康熙王朝》中,皇上同意伍次友可以带走苏麻喇姑,而伍次友却婉拒了?

2024-11-22 12:42:0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因为皇帝喜欢苏麻喇姑,如果他真的把苏麻拉姑带走的话,最后也一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这一点就是伍次笑档肆友比较聪明的地方了,很能够看得清形势。在这里需要讲一下皇帝跟苏麻拉姑的感情纠纷。

其实康熙皇帝继位的时候仅仅几岁,年龄很小,需要人照顾。而当时聪蠢稿慧的孝庄皇太后选了一位侍女,也就是苏麻拉姑来照顾康熙皇帝。事实上苏麻拉姑比康熙皇帝还要大几岁,这也就导致了苏麻拉姑在后来漫长的岁月里面,都碰轿是充当皇帝的姐姐的角色

后来康熙皇帝成长为少年,对苏麻拉姑的感情越来越好,甚至想要娶苏玛拉姑作为自己的妃子,但是呢,这件事情遭到了苏麻喇姑的拒绝。因为苏麻喇姑一直把皇帝当成自己的亲弟弟去照顾的,并没有那种男女之间的感情。

后来苏麻拉姑喜欢上了伍次友,而康熙皇帝在想明白了一切的事情之后也曾说过,可以让他把苏麻喇姑带走,让他们一起去过自己的生活,但是最后却被伍次友拒绝了。这一点就显得他很高明了,因为他知道,康熙皇帝是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苏麻喇姑和自己的。

敢跟皇帝抢女人的下场一般都很悲惨,所以他及时的退出了。我觉得真正悲惨的是苏麻喇姑,他只能一个人独守在皇宫。自己喜欢的人远在千里之外,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又不能够在一起,甚至无法通信,我们都知道在皇宫里面的生活是很孤独的,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回答2:

皇帝看中的女人,即便让你带走,可你真就有福消受么?不过,《康熙王朝》中的这段“恋情”,还真是挺耐人琢磨的。

伍次友是二月河在小说《康熙大帝》里虚构出来的人物,后来又被搬到了《康熙王朝》的荧幕上含汪。既然历史上没有原型,那么我们就从二月河的笔下去寻找蛛丝马迹。

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先看伍次友的为人,因为为人处世的方式与思考、决定的行为是分不开的。

伍次友可谓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化身。

所谓知识分子,才气是必须的。出身书香门第的他自幼饱读经典谈拦仔,河岸、客栈的几个场景都使他才气毕露。能让化名龙儿的康熙拜师,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

当然,才气只是一方面。对于文人来讲,有才只是初阶的要求,以“德”为代表的文人气节才是知识分子所推崇的鲜明特征。这里的“德”无非体现在家国两个方面。所谓“家”即是孝,伍次友进京的主要原因就是父亲被圈地逼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对圈地的看法,也深化了对时局的认识。而所谓“国”在当时既可理解为忠君,更可理解为心怀天下苍生的爱民。在科举考试中不畏权贵,以《圈地乱国论》抒发自己的情怀,尔后与康熙相识更是直言天下时局,甚至提出了撤藩的主张与措施。

德才兼备的伍次友,并不是个迂腐的酸秀才,而是潇洒旷达。敢在公共场合对时局高谈阔论,颇有几分豪气。后来在金殿上知道康熙的真实身份后,“龙儿”喊了一半都能生生变成“龙——主万岁”,也体现了他的应变能力。

从伍次友的际遇来看,也是传统文人的理想路子。空有一肚子学问却名落孙山,眼看报国无门又得伯乐赏识,自己的政治理念得以实现。惩治圈地、撤三藩在当时不能不说是大动作,后来也证明是名扬青史的康熙早年政治活动,奠定了康熙一代明君的地位。而且退隐后有徒弟延续自己的思路和抱负。

以文安天下,伍次友实现了所有文人的终极理想。然后呢?

文人骨子里那份淡泊名利出来了。理想实现后虽说有些无奈,但纵情山水,归隐田居,著书立说的出路,也是古代文人的选择。伍次友的形象真可谓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

传统知识分子的思维决定了伍次友的选择。就这样一个理想的传统知识分子,伍次友的思维标签已经昭示了他的选择。

离开是必须的。朝廷的环境也让他不自在。派系林立,斗争暗涌并不适合这种直言直语的性格。那个在客栈指点江山的书生,并不适合在这金殿下常驻。功高震主,兔死狗烹在历史上时常上演。康熙称他“布衣天子”,明珠也领悟了杀意,早就深知伴君衡悔如伴虎的伍次友,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伍次友倾心苏麻喇姑吗?

早在“霞乃云魄魂,蜂是花精神”上就已经吐露心声。但他虽潇洒旷达,却也不是那种性情中人。苏麻喇姑与康熙青梅竹马他不会不知道,康熙也曾有意的点拨暗示“无论你是要人,还是要物,你都可以说出来,有话现在就说,晚了朕可能会后悔。”

但知识分子骨子里是有分懦弱的,他又不是李云龙。尽管他不畏强权,但终有软弱的地方,这个软弱就是苏麻喇姑。即便康熙不似曹操疑心病,当时也不如后代文字狱兴盛,也即便他有功于朝廷。但这已经成为了他俩之间的隔阂。他不会没有揣测过跟皇帝抢人、皇帝同意放人是什么后果,但他最后只能以一句“一无所求”潇洒的转身。

回答3:

《康熙王朝》中,自带书生气的伍次友一出场就吸引到含苞待放的苏麻喇姑。两个人在短暂的风花雪月后,就草草收场。即使康熙同意伍次友可以将苏麻喇姑带走,他也情愿哑巴吃黄连。

1、绝笑两个人虽然情投意合,身份却不对称

伍并嫌含次友才华出众,却只是一个穷困潦倒又没功名的书生。在科举盛行的时代,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伍次友的才能需要康熙的认可方能变现。可是伍次友偏偏又比陶渊明还清高,不愿与官员同流合污,甘守清贫。

苏麻喇姑是一位蒙古人,从小就在皇宫中长大,即使只是下人,却也锦衣玉食,自带几分富贵的气质。走出宫门,苏麻喇姑也是上流社会的人(孝庄家的奴才,出来后基本上都飞黄腾达)。

历史上,婚姻特别讲究门当户对,到了元明清还出现了民族之别。一个是汉人,是民间的“鸡头”;一个是蒙古人,是宫廷的“凤尾”。在封建礼法社会,他们之间有一道天然者汪的难以逾越的鸿沟,注定无法修成正果。伍次友有自知之明,知难而退。这种类似情形在《雍正王朝》,邬思道与年秋月身上也上演过。

2、当皇帝的情敌,后果可想而知

康熙与苏麻喇姑是青梅竹马,伍次友直到后来才出现。横刀夺爱?当隔壁老王?这都不是正人君子的伍次友干的事。

康熙已经对苏麻喇姑表白了,伍次友如果再带走苏麻喇姑,康熙就要收回成命,帝王的颜面往哪摆?这点人情世故,伍次友还是懂的。

连孝庄太后都十分喜欢苏麻喇姑这位萌妹子,甚至可以将她当孙女对待,并有意撮合她与康熙。伍次友想与苏麻喇姑在一起,还需要太后点头才行。他最敬佩的女人是孝庄,他不愿也不敢违背老祖宗的心意。

又有谁能保证康熙说的是真心话?帝王心术深不可测,皇帝说话经常半真半假、虚虚实实(白帝城托孤,刘备还说君可取之呢,诸葛亮敢接受吗)。万一康熙只是试探或客套,不仅自己没好果子吃,反而会连累心上人。不管为了自己全身而退,还是为了保护苏麻喇姑,伍次友都只能万言拒绝。

回答4:

《康熙王朝》中,苏麻跟伍次友打过几次交道之后,两人就开始心系彼此了,不过这段姻缘却因康熙介入而无疾而终。

当时苏麻喇姑跑去送别伍次友的时候,曾经质问过他,为什么不向皇上要了她?伍次友的回答是,虽然他没看出来龙儿是皇帝,但是他却看出来龙儿喜欢苏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伍次友的情商还是有的,而且身为一个高洁之士,他自然不愿意抢了别人心爱的女人,况且自己还是后到的。


但是伍次友还说了,如果龙儿不是皇帝,那他尚可拼一拼,但龙儿却是皇帝,如果自己把苏麻带走的话,那以后下场也不会很好。不管哪个朝代,皇帝的地位和威严是无人能够撼动的,而且弊竖简只要是皇帝想得到的,那就一定会得到,一个小小的伍次友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不是不想争,他只是知道自己想争也争不过,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和苏麻,所以干脆选择放弃。


“天下无数有情事,世间满眼无奈人”,短短两句话,却道出了自己的无奈。他无奈的不仅是苏麻是康熙喜欢租裤的人,更无奈的是自己与苏麻的地位差距。一个是宫里老祖宗的贴心人、皇帝纤誉的小跟班,而另一个却功不成名不就,两人地位差距实在是太大,即使在一起也不一定幸福。

其实历史上压根没有伍次友这个人,他只是《康熙王朝》创造的人物,但是他的出现却使人眼前一亮,使得剧情朝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回答5:

因为伍次友他很清楚帝王的心思,要是他真的带走苏麻喇姑,那么他肯定会没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