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过程来看,孩子在一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萌动,会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独立愿望,如爱说“我”,“我来”等字眼。他们渴望做一些事情,在学会走路的同时,他们开始想学着吃饭,而且要自己拿着汤匙吃,不愿得到大人的帮助。和走路、玩玩具一样,自己吃饭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正是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扩展了孩子的认知范围,培养了他们的独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通过自己的行为感到自己具备影响环境的力量,并初步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一般说来,发育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在两岁左右学会吃饭,这是他们应该具备的生存能力。
这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一两岁的孩子由于动作协调性较差,刚开始学着吃饭时,常搞得汤汁四溅,饭粒满身。这时一些父母过于急躁,缺乏耐心,或对孩子大声训斥,或一把抢过孩子手中的汤匙。殊不知,这样束缚了孩子的探索精神,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受挫感,日后可能形成自卑心理。另外一些父母担心孩子自己吃不饱,便以“喂”的形式取而代之。长此以往,孩子往往形成依赖性人格。
孩子学习吃饭的过程也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过程。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吃饱了,他会由此产生成就感,会帮助他长大后更自信。即使孩子暂时没有把饭吃下去,他有了失败的体验,也是好事,这样可以增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父母应该更耐心,常常给孩子鼓励,让他们做好这件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不吃饭,可以饿饿他。
前置准备期
从孩子满五、六个月开始学习抓握,就是为培养自食其饭习的前置准备时期;许多父母以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还太小,应该什么都不会;实际上,孩子由这个时期到约满九个月之间,是手部抓握能力的发展期,所以这段时间正是开始让孩子学习正确的餐具握法的最佳时机!且恰好孩子刚接触副食品,对乳汁以外的食物有着相当的好奇;因而在一边喂食副食品时,一边让孩子学习餐具的抓握,甚至是协助他自己舀取副食品食用,对奠定孩子日后自己吃饭,会有相当的效果。
实际诱导期
孩子满周岁后,就是让孩子自食其饭的实际诱导期,而其中自满一岁到一岁三个月之间,又可视之为“黄金诱导期”;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迅速发展,若给予以适当的诱导,则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但可别想得太理想化啰,想要孩子一下就像大人一样“吃的很完美”,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您一定得先作好心里准备,孩子在这段时期里,会吃得全身“脏兮兮”、“糊沙沙”的状况,是在所难免的。
万全的准备
了解诱导的最佳时机之后,接下来就是准备实际应战,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专家提醒您,在应战前一定得先作好“万全的准备”,才能够凯旋而归;大致上,你应该做的准备有:
·食物的准备
将食物布置化:为孩子预先准备一份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当然是促使孩子喜欢吃饭的第一法宝;专家表示,除了香气、口感及营养的考虑外,“色”的应用是相当重要的;因而她建议在准备孩子的食物时,不妨将食物“布置化”。例如:做各种色泽的颜色饭(分别可用胡萝卜、绿色蔬菜、番茄等搅成泥后拌饭,就可成为澄色饭、绿色饭及红色饭);或是作成山丘上的树(以小碗盛饭后,将碗中的饭倒置于餐盘上,并插上一株小绿花菜,作成小山丘状),都是不错的方法。
一次给少量:一次给予的食物量不要太多,也是食物准备的要点之一,因为容易吃完会增加孩子吃饭的成就感;所以专家建议,以多次“给予”的方式,并再加上言语的鼓励(如:哇!爸爸才吃两碗,可是你吃了三碗耶!你好棒喔!)孩子容易产生成就感,就会喜欢吃饭了。
·环境的准备
餐具的准备:准备一份孩子喜欢的餐具,也可以增加孩子对吃饭的好感。假如能带孩子亲自去选购他喜欢的餐具,将会有更好的效果;至于在儿童餐具的选择上,目前市面上的种类非常多,但基本上还是以“平底宽口”为佳。
餐垫、报纸的准备:前面已经提过,让孩子学习吃饭的过程,是绝对不可能保持“整洁美观”的,所以事前准备吃饭用的围巾;并在餐桌上加餐垫,以及在孩子座位周遭的地板上铺设旧报纸,可是非常重要的。
·时间的准备
给予预留时间:当你正认真在作一件事时,相信也不喜欢被打断吧!同理可证,假如孩子正兴致冲冲地在玩游戏或是看卡通时,你却强制他得中断而立刻来吃饭,自然孩子对于吃饭这回事儿的印象也就大打折扣了;故应该在开饭前十分钟提醒孩子:“在十分钟就开饭啰!”或是告诉孩子:“卡通演完就要吃饭了”的方式,让孩子有时间准备。
有了万全的准备之后,让孩子自己练习吃饭,就不会再一团乱了。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进餐习惯,你必须注意的
第一 父母要告诉孩子,吃饭就是吃饭,要规规矩矩地坐在饭桌前,定时定量,不要让孩子养成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或玩玩具的习惯。
第二 正确认识孩子吃饭的问题,既不要批评打骂,也不必过于心急。
第四 不要强迫孩子吃饭。如果孩子一时不想吃,过了吃饭时间可以先把饭菜撤下去,等孩子饿了,有了迫切想吃的欲望时,再热热给他吃。这样几次过后,孩子就建立了一种新认识:不好好吃饭就意味着挨饿,自然就会按时吃饭了。这个方法听着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父母首先要硬下心来,不能总担心孩子饿,给他零食吃,那就适得其反了。
第五 饭桌上的教育只是一部分,父母平时也要有意识地多给孩子灌输“好好吃饭,长得更快,变得更聪明”之类的观点。
是不愿意么,应该是不愿意自己吃吧,和小时候没有好好养成习惯也有关系,自己用手抓着吃么,培养他的兴趣,不怕他把饭弄得到处都是,和他一起吃,不要总和他唠叨,这个时候还是接收式的,你告诉他怎么做,同时你做教他这么做,你如果唠叨他还不会很好的辨别哪些应该接收哪些可以不接受。家长的耐心很重要,慢慢来急不得
作为家长的您应当完全让孩子独立吃饭了,要鼓励他使用筷子,指点他拿筷子的方法, 一方面锻炼了孩子手部的肌肉群,另一方面对脑的开发也有一定的好处。孩子洒饭菜不要责备,卫生条件允许的话,要鼓励孩子将洒出来的饭捡进碗里。进餐时,家人要保持愉快的情绪,表现出对食物很感兴趣的样子,要吃得很香。餐桌上还可以讨论一下关于食物的营养,切忌说某种食物不好吃、味道不好之类的话。不要为了让孩子多吃,就给孩子盛一大碗饭,这样容易养成剩饭的习惯。碗里的饭量要以他刚好能吃饱为宜,每餐结束时要保证孩子的情绪愉快,表现好时要给予积极的肯定。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别人说“这孩子不喜欢吃饭”之类的话,以免起到消极的心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