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zuki反应(铃木反应),也称作Suzuki偶联反应、Suzuki-Miyaura反应(铃木-宫浦反应),是一个较新的有机偶联反应,是在钯配合物催化下,芳基或烯基的硼酸或硼酸酯与氯、溴、碘代芳烃或烯烃发生交叉偶联.该反应由铃木章在1979年首先报道,在有机合成中的用途很广,具有很强的底物适应性及官能团耐受性,常用于合成多烯烃、苯乙烯和联苯的衍生物,从而应用于众多天然产物、有机材料的合成中.反应机理见附图.首先卤代烃2与零价钯进行氧化加成,与碱作用生成强亲电性的有机钯中间体4.同时芳基硼酸与碱作用生成酸根型配合物四价硼酸盐中间体6,具亲核性,与4作用生成8.最后8经还原消除,得到目标产物9以及催化剂1.氧化加成一步,用乙烯基卤反应时生成构型保持的产物,但用烯丙基和苄基卤反应则生成构型翻转的产物.这一步首先生成的是顺式的钯配合物,而后立即转变为反式的异构体.还原消除得到的是构型保持的产物.
卤代芳香族化合物与Cu共热生成联芳类化合物的反应称乌尔曼反应(Ullmann)。
这个反应是德国化学家 Fritz Ullmann 在1901年发现的,是形成芳-芳键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如果不同的卤代芳烃之间发生这个反应则理论上有3种新的联芳类产物,所以在合成上一般都只采用相同的卤代芳烃来实现这个反应。
经典的Ullmann反应一般需要剧烈的条件(高于200 °C),过量的Cu粉催化。伴随着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Ullmann反应的条件和适用范围得到了扩展。比如,除了最常用的碘代芳烃,溴代芳烃、氯代芳烃也可用于反应。催化剂除了Cu外,Ni催化的偶联也有报道。卤代芳烃在铜粉存在下加热发生偶联反应生成联苯类化合物。
这个反应是德国化学家 Fritz Ullmann 在1901年发现的,是形成芳-芳键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如果不同的卤代芳烃之间发生这个反应则理论上有3种新的联芳类产物,所以在合成上一般都只采用相同的卤代芳烃来实现这个反应。
经典的Ullmann反应一般需要剧烈的条件(高于200 °
C),过量的Cu粉催化。伴随着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Ullmann反应的条件和适用范围得到了扩展。比如,除了最常用的碘代芳烃,溴代芳烃、氯代芳烃也可用于反应。催化剂除了Cu外,Ni催化的偶联也有报道。
卤代芳烃在铜粉存在下加热发生偶联反应生成联苯类化合物。如碘代苯与铜粉共热得到联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