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颈可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前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歪斜的先天性颈部畸形,相当多见;后者是因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的斜颈,较少见。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压力异常或胚儿胎位不正是产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要原因。胎儿在宫内位置不正或受到不正常的子宫壁压力可使一侧颈部受压,胸锁乳突肌内局部血运循碍,致使该肌发生缺血性纤维变性引起斜颈,也有学者认为是胸锁乳突肌营养血管栓塞,导致肌纤维变性而形成斜颈。先天性肌性斜颈若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2岁后可出现颜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健侧增长。患侧眼睛位置平面降低,因双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易产生视力疲劳而出现视力减退。健侧颜面部圆而饱满,患侧则窄而平。颈椎可发生代偿性侧凸畸形。此外,患儿整个面部,包括鼻、耳等也可出现不对称性改变。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压力异常或胚儿胎位不正是产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要原因。胎儿在宫内位置不正或受到不正常的子宫壁压力可使一侧颈部受压,胸锁乳突肌内局部血运循碍,致使该肌发生缺血性纤维变性引起斜颈,也有学者认为是胸锁乳突肌营养血管栓塞,导致肌纤维变性而形成斜颈。
难产及使用产钳是引起肌性斜颈的原因之一。因为此症多发生于臀位生产者,但对胸锁乳突肌局部肿块进行检查并未发现有陈旧性出血痕迹,因此此观点未得到最后证实。
此症有1/5的患儿有明确的家族史,故认为其的发生同遗传有关,且此类患儿常合并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等其他部位畸形。
人一生中难免不发生落枕,落枕后自感痛苦,由于它可以“自愈”,很少有人去医院就诊,大部分病人是在家人或同事帮助下进行简易处理,家庭护理显得更为重要。
落枕是指人在睡觉或外伤后突感颈部肌肉疼痛,尤以头颈部转动时更甚,引起落枕的原因有:
①睡眠时头颈姿势不当;
②枕头垫得过高、软硬不当或高低不平;
③颈部外伤;
④颈部受风着凉;
⑤如为颈椎病引起,可反复“落枕”。
前四种只要去除病因就可缓解。
家人可帮助落枕者进行按摩、热敷以减轻痛苦:
(1)按摩:立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
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
(2)热敷:采用热水袋、电热手炉、热毛巾及红外线灯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须注意防止烫伤。
(3)选用正红花油、甘村山风湿油、云香精等,痛处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4)伤湿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贴颈部痛处,每天更换一次,止痛效果较理想,但病人自感贴膏后颈部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孕妇忌用。
(5)耳针:耳针埋穴于颈、枕区,以食指尖按压上述耳穴5~10分钟,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6)针刺:不能前后俯仰者,取大抒、京骨穴、昆仑穴;不能左右回顾者,取肩外俞、后溪、风池穴。一般可取悬钟穴,位于足外洞上三寸,针4~5分,灸3~7壮,亦可按摩此穴,每次15分钟。
(7)口服去痛片1片,有临时止痛之效。
(8)改变睡眠姿势,调整枕头高低,自己扭动脖子。
(9)如为颈椎病引起,在体疗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家庭自我颈椎牵引疗法。
(10)落枕严重者,局部注射025%奴夫卡因10毫升,止痛效果明显。
对于斜颈的症状。一是出现斜颈畸形就是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一般下颌部指向健侧的肩部,再就是会出现颈部的肿块,一般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以发生右侧多见,并且肿块常成梭形无明显的压痛。
再就是出现颜面部的畸形,这种情况颜面部的畸形主要表现为面部的不对称以及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侧距离缩短,而健侧的距离增长,从而还会导致患侧眼睛位置的水平较低,因此双眼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并且还容易产生视力疲劳而出现视力减退的情况
可能是后天创伤和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