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乃明朝国姓,为了避讳老百姓就把家里的猪叫做“豕”或“彘”,音虽然不同但是都是代表猪的意思。
在中国封建主义的社会,“避讳”是一个特别严格的传统,在古时避讳一般遵循两个原则:为亲者讳,为尊者讳。就是说,后人在起名字的时候要避免和长辈或者地位很高的人的名字一样。如果长辈或者地位很高的人的名字中已经用某一个字,那么你就不能再用这个字了。如果名字已经起好了,但是后来和某个地位很高的人撞了那就需要改名。并且避讳最重要的就是避皇家的名讳,不能和统治者的名讳一样,否则就犯了大忌。
朱元璋登基成为皇帝之后,曾经推行过一段时期的文化专制,在这个期间他对于避讳这一件事也是特别注重的。曾经就有一个叫徐一夔的人,有一次他上书给朱元璋,说了:“光天之下,天生圣人。”这一句话本来是夸赞朱元璋的,但是朱元璋看了之后却很生气还把他的官职给降低了,因为朱元璋觉得这个“光”就是在嘲笑他曾经当过和尚,没有头发,而且圣人跟“僧人”的读音只差了一个平翘舌,朱元璋认为徐一夔这句话是说他以前是一个僧人。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提起的猪,这一字就跟朱元璋姓的读音是一样的,而且朱可是明朝的国姓,在明朝期间是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老百姓自然不能犯了这一忌讳。并且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提到:“杀猪”、“吃猪肉”,这让朱元璋听到了就非常难受,想着这不是就要杀我,吃我的肉吗。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总是不可避免要提到“猪”这一个字的,碰到一定要说的时候,朱元璋就让老百姓把猪叫做“豕”或“彘”。
为了避免“猪”这个字,百姓们利用“豕”或者“彘”来代替“猪”这个字。但是朱元璋对于这方面不是很在意,曾还特意为一户杀猪户写下对联
自古帝王的姓和名,百姓都是要避讳的,所以当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农民交家里的猪都是“豕”或“彘,还是比较复杂的。
在古代对猪的称呼有很多字,选择彘、樨、豕
选择把猪名称为“豕”或“彘”,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