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制度与前朝宰相制度的区别(高中历史主观题)

2024-12-04 17:45:2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隋朝正式建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相职,同时,三公、三师也参预朝政,也是宰相。

唐代三省制的特点是在建立不久就向二省、一省转变。这种变化的动因在于皇权对于相权的控制、以及提高行政效率。三省分权,势必造成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三省合署议事、办公,三省职能逐渐趋向混同合一。

在宋代,虽然三省名义始终存在,但是已经混同为一省。同时由于枢密院、三司的设立,宰相的军权、财权被剥夺,三省制度名存实亡。

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尚书省时置时废、门下省不复置,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

明初不设中书令,仍以中书省统六部,长官称左右丞相。明洪武十三年,诛胡惟庸,废中书省与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至此,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彻底废止。

回答2:

阁臣仅为皇帝的顾问,不具备实权,宰相享有决策权,会限制皇权,而内阁制度则是皇权提升的体现。

回答3:

内阁只有票拟权,宰相有直接的行政权。切内阁始终不是法定单位,只是皇帝顾问,而宰相是法定的中央官职

回答4:

先纠正下是丞相制度。一是分散了相权,二是加强了中央集权,三是君王权力进一步扩大,四是提高了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