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写圣旨的格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制度的演变而有所不同。
在汉朝,圣旨的格式和内容开始逐渐规范化,皇帝印信的“六玺”制被规定为“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紐,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而圣旨的主要分为策书、制书、诏书、戒书四类,开头一般为“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
到了唐朝,圣旨的书写和加密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时,圣旨通常由专门的责任人书写,并有人备份誊抄,所有圣旨都有存档以防止伪造。此外,唐朝开始,圣旨的开头变成了“皇帝敕諭”,并在所有圣旨的结尾落款处,标明具体年月日与草拟人的名字,通常由中书省的中书舍人负责草拟。
可以看出,古代皇帝写圣旨的格式有着不同的变化和特点,但其目的都是为了体现皇帝的权威性以及圣旨的绝对权威。
历朝历代都有出入。但是现在的版本一般都是由明清两代的模板的。
开头奉天承运,皇帝敕曰(皇帝诏曰其实并不对)
而且规格也不同。给你两篇参考吧。
奉天承运
皇帝敕曰:忠孝之家,庭训早膺乎节义绳武之胤堂谕切凛乎纲常,光前无沗,贴后有方,爰申疏爵之荣,用章式谷之报。尔毕言,乃先王相国毕士安之子,耀州太原毕仲游之父,英资俊爽,目光如电,惠族睦宗,类晏婴之贷众,解衣推食同范纯之好仁笃启亢宗之嗣茂显体国之忠,兹以覃恩,加赠尔为亚中大夫,锡之敕命于戏,麟趾超群,青锁彰义方之训,班衣焕采,紫宸表余庆之光。
这是比较高级的,也就是诏书等级里前三的。
敕曰:龙楼彩焕遡大母之恩,斯凤阁诏书,表皇朝之霈泽,尔知耀州太原毕仲游之母严氏,四德咸备,三从无忒,秀毓干城,徽音载着于史管,宠宣纶挬介福昆耀于彤章,兹以覃移,赠尔为淑人。锡之敕命于戏,辉增宝册,纯禧集于兰房庆溢,寰宇景福,凝于月殿,壶范弥昭,金花永诰。
比较随便的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