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如果遇上了断肢或断手的病人,医生只得遗憾地将离断部分丢弃。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
1963年1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和钱允庆医师等为王存柏接活了世界上第一只断手,被誉为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并得到国际同行的承认。自此以后,我国的显微外科技术得到了发展。
在不断的实践中,医生们又有了新的思考,断肢可以再植,断的手指、脚趾能不能再植呢?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呢?最关键的问题又是什么呢?关键是血管能否接通!但是,手指(或脚趾)的血管要比上肢的细得多,在直视下根本不可能缝合起来。于是科学家想到了显微镜。
显微外科手术实质上是医生在手术显微镜的放大下,使用特制的显微手术器械,用比头发丝还细的针线,对细小的血管、神经进行分离缝合。像其他技术一样,显微技术早已用于生物学、组织学和病理学,但最早用在外科手术上的是瑞士耳科医生尼伦和他的同事。1921年,他们就借助放大镜或双目手术显微镜,为耳硬化症病人做内耳手术。进入50年代,有人报告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角膜缝合,至此,显微外科才开始了缝合操作阶段。1960年,美国的血管外科医生杰柯勃森,用手术显微镜缝合血管,使直径1.6~3.2毫米细小血管缝合即刻通畅率达到100%;这是显微外科的划时代发展。
1965年7月,日本外科医生增厚建二借助显微镜,以精湛的外科缝合技术成功地进行了世界第一例手指完全断离后的再植手术,创造了近代外科史上又一个奇迹。从此,外科医生们借助显微镜能够缝合1.5毫米以下的小血管,开始了显微外科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