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里,同样有着各种各样跑龙套的,比如各洞妖王的喽啰小妖,比如西天路上法力低下又没有后台的个体户妖精。这些“龙套”妖精,结局几乎是一致的,要么死在孙悟空的棒子下面,要么死在猪八戒的耙子下面,无一不验证了“死跑龙套的”那个“死”字。
但在这众多的龙套妖怪当中,就有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另类,虽然它的结局也不外乎一个“死”字,但却足足占去了一个章节的篇幅,它就是七绝山的蟒蛇精。
西游世界里,大多数妖怪的实力,都可以通过与孙悟空的对比,或者通过其事迹判断出来,可是蟒蛇精却有点不一样。论修为,蟒蛇精还不能化形,且口不能言,明显属于比较低级的妖怪;讲事迹,他也仅仅战胜过凡俗世界的一僧一道,而且还在与道士的战斗中,青天白日里被道士驱使的神将拘禁了过来,可见其功力其实有限。
我们且看原著:好行者,纵身打个唿哨跳到空中,执铁棒厉声高叫道:"慢来!慢来!有吾在此!"那怪见了,挺住身躯,将一根长枪乱舞。行者执了棍势问道:"你是那方妖怪?何处精灵?"那怪更不答应,只是舞枪。行者又问,又不答,只是舞枪。
通过这段描述,一个活脱脱的呆傻妖怪形象跃然纸上。尤其“那怪更不答应,只是舞枪。行者又问,又不答,只是舞枪”一句,更是把个阴气未脱的低级妖精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傻大个,却与孙悟空从掌灯时分斗到了三更天,而且还不分胜负。
年幼时读《西游记》,往往会忽略书中的赞诗,后来才发现,西游故事很多隐藏的线索都在赞诗里面。在这里,“七绝”与“六欲”同时出现,其实是象征了人性的七情六欲。在西行路上的磨难中,孙悟空的成长最为显著,他从最初的“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慢慢的转变为学会利用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但这个时候的悟空,还是会把自己的自尊放在最优先的位置,有时候也免不了争强好胜意气用事。但到七绝山的时候,悟空已经城府满满,能够把自己的七情六欲控制在理智的笼子里,所以才有了与入门级小妖大战通宵的诡异一幕。
蟒蛇精修行千年,其法力高强,又是一方霸主,作为一个妖精,和孙悟空打肯定都是抱着保命的心态,所有可以与孙悟空抗衡。
西游世界里,大多数妖怪的实力,都可以通过与孙悟空的对比,或者通过其事迹判断出来,可是蟒蛇精却有点不一样。论修为,蟒蛇精还不能化形,且口不能言,明显属于比较低级的妖怪;讲事迹,他也仅仅战胜过凡俗世界的一僧一道,而且还在与道士的战斗中,青天白日里被道士驱使的神将拘禁了过来,可见其功力其实有限。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北宋西游的故事是许多中唐时期和晚唐时期的集合,《西游记》完全是原始,简单而完整的。但是最后,它是《西游记》的第二来源,并且《西游记》中有很多故事。 这个地名叫蛇潘山,所以我们可以说它是灵丹妙药,但是《西游记》在这个故事中变成了一条小蛇,除了提到白龙和孙悟空,基本上没有提到其他蛇。
另一个原因是,蛇国的故事后来移到了七座山上,而她实际上是蛇国中的一条蛇。有几个描述,“愤怒的眼睛像灯,牙齿的牙齿像剑张牙齿”。《西游记》您还错误地编写了猪八戒,以使蛇的眼睛与灯笼的细节匹配。毫无疑问,这是两者之间继承关系的有力证据。《诗话》成为在《西游记》中经常讲话的蛇怪,因为蛇国的蛇蛇看到一群人唐僧,并且所有“闭眼自动消失”。
所以即使蟒蛇精只是小妖,也能和孙悟空大战一夜。
正常来说这种小妖精肯定抵不过半小时,可能是孙悟空故意的。
西游故事很多隐藏的线索都在赞诗里面。论修为,蟒蛇精还不能化形,且口不能言,明显属于比较低级的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