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流行交换质子?嬴政为什么会被送往赵国为质呢?

2025-04-02 19:47:3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的家族观念还十分深重,公室互派质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双方的盟约,一旦任何一方毁约,守约方可以将质子杀害,以削弱对方公室力量。死一个质子对公室的伤害微不足到,但是杀害亲人的骂名会让公室蒙羞,那时道德的力量还是很强,失信于人的诸侯国,其它各国可以群起而攻之,师出有名!嬴政在赵国出生,父亲回国后他就被留在赵国为人质,算得上是替父亲当人质,并非是嬴异人送过去的。

长平之战前,秦昭襄王为了与赵国搞好关系,就将太子嬴柱的庶出子嬴异人送到赵国作人质。嬴异人在赵国的日子十分艰难,经常缺衣少食,长平之战后他的生命更经常受到威胁。邯郸之战后,嬴异人受平原君赵胜看管,赵胜不能让嬴异人死在赵国,以免给秦国留下出兵的借口;又不能让嬴异人过得潇洒快活,以免引来赵国人的愤恨!因此赵胜给嬴异人的补给十分少,嬴异人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秦国也没有想嬴异人回国,就把他放在赵国恶心赵国:因为接回嬴异人秦国必须得给赵国不少好处,不接回嬴异人则可以恶心赵国,死在赵国我就起兵打你,活在赵国我就不管。

如果嬴异人没有遇到传奇大商人吕不韦,他的一生就只有在赵国凄苦而终了;正是因为有吕不韦的大力相助,才让嬴异人这个落魄公子活出了人样,最终还当了秦王。吕不韦不惜重金将嬴异人包装成一个学问深厚的学者,在邯郸士林里嬴异人声名鹊起,异人公子贤能的名声传到了秦昭襄王耳中。秦昭襄王正在苦恼继承人的问题,因为他一辈子雄才大略,但是儿子却是一个平庸之辈,还有惧内的德性;如果嬴异人有贤能,那么传位给儿子,儿子再把王位传给异人,那么也算是给秦国找了一位贤主。因此秦昭襄王开始重视在赵国的这个如同弃儿孙子异人。

吕不韦就是看到嬴异人具有秦国王族的身份,他想通达扶持嬴异人上位进而当上秦国丞相,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吕不韦给嬴异人改名为嬴子楚,目的就是为了让嬴柱的嫡妻华阳夫人喜欢嬴异人,进而册立嬴异人为嫡子。华阳夫人是楚国美女,宣太后的族人,精于床榻之术与护理,十分得嬴柱欢心,但是她没有生育能力。因此她听闻嬴异人有贤能,又十分喜欢楚文化,于是在吕不韦的操作下认嬴异人为嫡子。另外吕不韦将自己的爱姬赵美人送给嬴异人当老婆,一年后生儿子赵政。嬴异人奉命回秦国争夺王位后,王子嬴政就随母亲在赵国当人质,直到嬴异人掌稳权力后,才接回嬴政母子。

回答2: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交换质子,因为当时的质子是属于当时的货币,所以特别的方便,嬴政会被送往赵国为质,这是因为嬴政受到了赵国的危险。

回答3:

为了取得双方的信任。当时秦赵两国关系比较恶劣,秦昭襄王就将太子嬴柱的庶子嬴异人送到赵国作人质,后来嬴异人历尽艰难回到秦国后,嬴政母子还得在赵国继续当人质,嬴异人当上大王之后,才把母子二人从赵国接回来。

回答4:

交换质子为的就是让两国之间拥有筹码,如果你一旦挑起战事,那么我就拿留在我国的王子做威胁。而嬴政是因为出生于赵国,所以便被迫成为质子。

回答5:

交换质子是为了防止战败国不敢轻易妄动,向战胜国挑起战争,因为自己国家的皇子还在对方手里,这个本国复兴的最后希望。嬴政被送赵国为质,是因为秦国在一次战役中失败了,所以被派去当了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