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害的严重性
在涂料行业生产中,由于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大多都是有毒有害易挥发物质,加上生产过程中设备密闭性差等原因,防护措施不利。这些有害物质很容易以气体、粉尘、烟雾的形式逸散到空气中,从而侵入人体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疾病。严重的会造成职业中毒和职业病。
二、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分布
涂料产品有十七大类,一千多个品种,而所使用的原材料的种类繁多,且多属化工产品,其中常用的有毒有害物质有苯、甲苯、二甲苯、丙酮、醋酸乙酯、环己酮、炭黑、铬系颜料等。
三、发生职业中毒的原因
中毒的原因多半还是人为的主观因素造成,如违章操作或作业,管理不善,缺乏科学态度等。
1.有章不徇违章作业
有许多急性中毒事故,很明显是由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所造成的。如检修有毒气体的贮罐.设备、管道时,必须切断毒气来源,将有关部位插好盲板,进行清洗,置换并经化验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检修。但是,由于不按规定,未切断毒气来源,造成串气,或罐釜置换得不彻底,又未经化验分析即进内检修从而发现中毒事故时有发生。6 Y* y3 C$ V8 N5 [5 ^: [
2.违反工艺操作规程在生产过程中因违反工艺操作规程,不按配方投料,不严格掌握加料速度,反应温度和时间,或未经复验而投错料等,造成反应剧烈,超温而冒料,以及起火.爆炸等,从而导致中毒事故的发生。
3.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的工厂对防护器材和药物缺乏严格管理。定期不检验也不更换就乱发给工人使用。从事有毒作业的工人,有的人怕麻烦长期不佩戴防毒器具工作,从而造成慢性中毒。另外防护器具管理不善,应急时就会误事。曾发生有的工人佩戴失效的防毒器具或错戴防毒滤毒罐去处理毒区现场,从而造成窒息或中毒死亡事故。. Q& T/ Q) [& {3 a
4.追求高产、违反科学/ g8 q [% n1 q8 ?$ Z# q5 u7 I* U
为了增加产量,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有的工人甚至有的领导违反客观规律,采取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转或加大投料量等方式增产。导致反应失控,设备疲劳,从而引起爆炸、溢料,造成中毒事故的发生。2 }* \7 t3 Y. O7 M7 r
5.工人技术水平和安全素质差
由于技术水平低下,缺乏安全生产知识,一旦发生异常现象,极易慌乱,造成误操作。将该关的阀门反而打开.该降温的却开了蒸汽。从而加速事故的发生。 /+ {1 p- V5 D! p3 O: Q* q
6.不注意个人防护1 K' P8 M3 c& X) }$ \! x5 e
长期在毒物超标环境下工作,又不注意个人防护。不少工人在从事有毒作业后,吃饭、喝水、吸烟前不注意个人卫生。如洗手、嗽口等。造成病从口入。有的人经常用苯类溶剂洗手,或作业中不注意防护,经常与皮肤接触,造成皮肤吸收而引起慢性职业中毒。1 N/ O' g; T5 g% e
7.作业场所通风不良
在冬季取暖时将生产厂房的门窗关闭,也不启动排风装置,造成有毒物质大量挥发,毒物扩散不出去,致使室内有毒物质浓度增高而造成中毒。
另外,用苯类溶剂或汽油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下进行设备清洗或擦洗工作服
,或在发生跑料时,用大量溶剂清理现场,都容易发生职业中毒。在产品试制和成品检验时,应在通风柜内进行,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吸入人体。; T ^0 c4 a: O: C8 k9 w
8.其他如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突然停电而造成有毒物料溢锅,会造成火灾和中毒事故发生。
四、现场抢救- _! t- K( Z- Y- M0 {, c' G0 g
生产或检修现场发生急性中毒事故时,对危急中毒者进行必要的和及时的救治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道德责任。现将现场抢救的原则简述如下。' A- j, u9 X9 T7 h& \- [
1.抢救者在抢救前必须佩戴好供氧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确认防护器具无异,和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方可进入现场,以防自身中毒。
2.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除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外,同时要注意切断毒源,如关闭漏气管道的阀门或堵加盲板,停车、停气,堵塞漏气设备。并及时将逸散在空气中的毒气排出,尽快启动抽风装置或打开门窗自然流散。
3.抢救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后应迅速使中毒患者脱离现场,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在搬运患者过程中要沉着、冷静、注意安全,不能强拉硬搬,以免造成外伤或加重伤势。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松解患者衣扣和腰带,维持呼吸道畅通,脱掉污染的衣物,冲洗污染的皮肤,并注意患者的保暖;
5.中毒患者被救离现场后救护者首先要对患者进行生命器官功能的恢复。若患者停止呼吸时则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复苏器等。患者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复苏胸外挤压。
生产或检修涂料现场发生急性中毒事故时,对危急中毒者进行必要的和及时的救治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道德责任。现将现场抢救的原则简述如下。
1.抢救者在抢救前必须佩戴好供氧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确认防护器具无异,和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方可进入现场,以防自身中毒。
2.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除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外,同时要注意切断毒源,如关闭漏气管道的阀门或堵加盲板,停车、停气,堵塞漏气设备。并及时将逸散在空气中的毒气排出,尽快启动抽风装置或打开门窗自然流散。
3.抢救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后应迅速使中毒患者脱离现场,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在搬运患者过程中要沉着、冷静、注意安全,不能强拉硬搬,以免造成外伤或加重伤势。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松解患者衣扣和腰带,维持呼吸道畅通,脱掉污染的衣物,冲洗污染的皮肤,并注意患者的保暖;
5.中毒患者被救离现场后救护者首先要对患者进行生命器官功能的恢复。若患者停止呼吸时则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复苏器等。患者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复苏胸外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