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2025-04-15 01:29:1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又称为“购买国货政策”(buy-national policies),是指一些国家通过法令或虽无法令明文规定,但实际上要求本国政府机构在招标采购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从而导致对国外产品歧视与限制的做法。

主要发达国家都有相应的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规定。
如英国规定政府机构使用的通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必须是英国产品;
日本也规定,政府机构需用的办公设备、汽车、计算机、电缆、导线、机床等不得采购外国产品;
美国实行的“购买美国货法案”则规定,凡是美国联邦政府所要采购的货物,应该是美国制造的,或是用美国原料制造的。只有在美国自己生产的数量不够,或者国内价格过高,或者不买外国货就会损害美国利益的情况下,才可以购买外国货。为了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美国国防部和财政部甚至往往采购比进口货贵50%的美国货。由于发达国家政府采购的数量非常庞大,因此,这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限制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为限制各成员运用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限制进口,GATT在东京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制定了《政府采购协议》,该协议现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协议之一。

回答2:

歧视性政府采购,也叫歧视性公共采购,是指国家制定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要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一种做法,这种做法是对外国供应商的一种歧视。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作为保护本国产业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之一,在贸易保护倾向严重的20世纪初被各国广泛采用。

答案选B。

请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