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层条件
根据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示踪结果推断,研究区内前寒武系是银金矿床的主要矿源层。而研究区内前寒武系-寒武系变质岩系的高Ag含量和高Ag/Au比值特征,为本区以Ag为特色的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基底岩石在前寒武系-寒武系形成期间,Ag、Au已发生了初步的富集。
2.岩浆条件
塘蓬花岗岩体、英桥花岗岩体(包括六环补充岩体)的存在是本研究区的显著特征。其中,晚燕山期英桥钙碱性同熔花岗岩体与庞西垌-金山银金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密切的关系。
在空间上,庞西垌、金山、中苏等有工业价值的矿床均赋存在英桥岩体与混合岩围岩接触的断裂带中。在时间上,银金矿床的形成晚于英桥花岗岩体。庞西垌银金矿床绢云母化花岗质碎裂岩中的蚀变矿物绢云母K-Ar年龄是92×106a(王鹤年等,1991),而英桥和六环岩体的年龄分别是106×106a和81×106a,表明矿床的形成与岩体大致同期,但稍晚于岩体。
根据前面的讨论,花岗岩不是成矿物质和流体的主要来源。但它对本区矿床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它为成矿热液的形成和活动提供了驱动力—热源。它加热并驱使含有岩浆热液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混合水循环,对围岩混合岩和花岗岩进行淋滤,形成成矿溶液,为矿床最后形成奠定基础。
3.构造条件
矿床的产出严格受庞西垌-金山断裂带的控制。该断裂带是一延深近10km的大断裂带,开始形成于印支期,并曾多期次活动。晚燕山期断裂带的活动不仅为花岗岩浆活动提供通道,直接作为矿质沉淀的场所,而且使两侧的岩石产生节理和裂隙,有利于热液的循环、淋滤和定位。
4.热液围岩蚀变
含矿断裂带内广泛发育的热液围岩蚀变作用是矿床最后定位的决定性因素。事实上,矿体本身就是蚀变带的一部分,矿石是富含Ag、Au的蚀变岩。矿化与蚀变强度具有密切关系,矿体集中产在蚀变带的中心位置或近中心位置,与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关系极其密切。
在蚀变过程中,贵金属元素和亲硫元素从溶液中被带入围岩,并伴随SiO2、TFeO、Na2O以及K2O和CaO等组分的带入或带出。热液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改变了成矿溶液的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是矿质沉淀的主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