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城市回到小城市,如何活出光芒万丈
年后朋友从老家回来跟我说,在老家生活好滋润啊,吃穿住行都那么便宜,出门都是好朋友,没有雾霾,没有堵车,也没有那么多人,安逸得很。我问他那你想回去吗?他想了想跟我说,可能再也回不去了吧,小城市里都是人情才能混得开,大城市呆惯了的会不适应。他又问我,我想回来么?我说我不知道,你说的问题我也有,我也不知道大城市和小城市是不是真的不一样。每当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会想到,从大城市回到老家的我表姐。
我表姐才是响当当的励志鸡血女青年啊!我在她面前被秒成渣啊!
我有一个表姐,她以前在上海工作,在一家很大的国际广告公司,一份风顺,前途光明。但是后来因为想要离家近点照顾父母,回到了老家的小城市里。我们的老家,在北方一个省会城市,在全国差不多是三线城市的感觉吧。表姐离开上海回老家的时候,我觉得很可惜,我觉得以她的刻苦努力和悟性,一定大有前途。
表姐回去以后,来来回回去了好几个当地比较有名的企业,主要是以生产特产而著名的公司。呆惯了以公平竞争为核心的大城市公司,对家族企业显然不是太适应,即便这样,表姐还是很努力的一边改变自己,一边寻找适合自己的地方。终于,在当地另一家著名的特产生产商公司落住了脚,一干就是好几年。作为广告总监,几年来,表姐为这家公司打造了全城的广告投放。我很少听到表姐抱怨什么明争暗斗或者不公平,她问我问的最多的就是最近行业里有什么好书?有什么好的资源能分享给她?去年表姐换了一家更加高大上的公司做副总,此时的她,无论是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算得上当地的上层人群了。可她依然工作非常努力拼命,拼命的我都要看不下去了,经常跟她说:“姐,差不多行了。”下班后的时间,表姐基本上陪孩子,孩子睡觉了就自己读书。我姐经常跟我交流读书心得,很多书,我也有,可我都摆着没看…..
其实我在北京的工作跟我姐差不多,但是很显然,我没她努力,也没她勤奋。我觉得我在大城市里,在行业里最好的公司,只要跟着大家一起混着,就不会太过掉队,自己好像也挺人五人六的。在北京这么多年,仗着北京资源丰富,地理辽阔,就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其实并不是。这么多博物馆,我没去过三个;这么多旅游圣地,我去过不超过五个;周末那么多的同城活动,书友会,名人见面会,话剧表演音乐会,我也没看过几场,参加的最多的是演唱会….. 你看,城市再大,资源再多,你不参与,只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打转,跟在老家有什么区别?恩,区别是,承担着高物价和高房租,以及来到大城市闯荡的虚荣心罢了。
可能你会说,你姐这个案例太特殊了。我以前也这么觉得,但我想了很久,这不是偶然。我姐身上具备成功人士的品质,不信你听我说:
1勤奋与努力——把大城市奋斗的标准,带回小城市的工作里:
老家的人都上班得过且过,下班吃喝玩乐,晚上八九点就洗漱准备睡觉,我姐经常晚上11点还没下班,下了班也在这个时间看书。
表姐把在上海的工作标准也带回了老家,即便周围人都晃晃悠悠得过且过,表姐对自己和团队要求也非常高,她的团队非常有干劲儿有士气。
2广结人脉——与当地朋友保持联系,大小城市都需要人脉资源
表姐回到老家就能立刻找到工作,这和很多人不同。不是因为她在上海做的多牛逼,那时候也只是工作刚几年。而是她每年回老家都会与当地的朋友同学多聚会聊天认识人。后来她回家第一个长待下来的公司,就是早以前认识的,这么多年来都有联系。表姐只是碍于面子回老家后没有立刻去找这家公司,多尝试了几家才过去做。
现在表姐用自己在高层的地位,广结了当地高层人脉,我也鼓励她做一个城市企业高层的俱乐部,大家强强联手,说不定能有更多强势资源和机会。
3保持学习和自我投资的习惯——环境不懂,人可以自己走
表姐在大城市待过,深知小城市里资源的匮乏,但环境不动,人可以自己走。她经常自费去上海,香港参加各种行业会议和培训。没有资源,就自己出去找资源;没有人给你掏钱,就自己给自己投资。
广泛读书,坚持做笔记,把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工作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点非常重要。大部分人读书就是走个过场,合上书什么都没记住,更别提学以致用。我也读过不少书,别说内容,连个书名都记不清楚。
当然,提到我姐,还有一件高考的小事。
我姐没上过高中,在中专的时候突然想上大学了,到补习学校补习了一年,考了某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个高中三年都没上过的人,补习这一年,大姨说她满屋子都铺着各种书,理解不了就背下来,几本几本的背书,后来眼睛都落下了一些小毛病。艺术类专业的学费非常贵,除了第一年大姨付的学费,后面表姐都通过自己打工,赚取生活费和学费,还有结余每年给大姨。
就单凭这件小事,我觉得我姐去哪儿都错不了。
任何一个城市,一个公司,一个老板,都不会拒绝勤奋用功,热爱学习自我要求高的人。
当你回到小城市抱怨日子无聊没劲,生活没有希望的时候,多半是你自己放松了标准
大城市很大,好公司很好,但只有自己在其中参与并成长了才是自己的。
小城市很小,资源不丰富,但环境不动,人可以自己走。
生活,哪里都可以很忙碌的奋斗,哪里也都可以安逸的享受
当别人都吃喝玩乐的时候,你是坚持最久,最用功的那一个,你一定有出头的那一天
优秀是一种习惯,坚持是一种品格
大城市和小城市,肯定有不同,肯定有差距
但最大的差距,在自己的行动,更在自己的心里。
大城市拼的是能力,小城市拼的是人脉
有很多人从上大学开始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去到了大城市中,在大城市中混了几年之后开始凭借自己的能力在这个城市立足生活。但是过了今天之后,觉得大城市的物价特别的高,于是选择了离开。
但是这个时候他们回到小城市,回到自己的家乡去,才发现除了自己的亲人自己真的一无所有,没有一个可以真正帮自己做事情的人际交往圈。
这个时候,如果想重新建立朋友圈的成本是特别高的,而且在大城市中那些做事的风格以及做事的重点和小城市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很多人都发现自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最终不得不离开家乡回到大城市。
所以当刚毕业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自己是愿意生活在那些靠自己能力吃饭的地方,还是愿意生活在靠人脉关系吃饭的地方。这个是可以决定你适合在大城市还是适合在小城市。
2.大城市会增加你的见识,增加你的机会
大城市中有各行各业的工作,有数不清的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做得特别好的人。这个时候呢,你就可以发现自己在哪一方面有优势,自己在哪一方面会做得比别人更好。
这样你也可以发挥出自己,擅长的东西,也极容易找到自己终身喜爱的事业。但是在小的城市呢,可能职位就是那么些,可能行业就是周围熟悉的这几个,如果你对这些东西都不感兴趣,那么你极有可能埋没自己的天赋,然后随便找一个说得过去的工作,这样雪藏一生。
所以如果你想挖掘自己的才能,如果想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那么你一定要去大城市,而不是在小城市中。
总之,在大城市工作好还是在小城市工作好,根据不同人的性格以及不同人的目标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大城市确实可以开拓你的眼界,确实可以增长你的学识,让你有更多机会去挖掘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所以对于那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去大城市还是你们更优的选择。
你觉得在大城市工作好还是在小城市工作好呢
大城市呀。
有人说只有两种人适合去发达国家,一是有钱人去享受,二是一无所有人群去打拼,起码收入高,中间阶层最不适合,最亏。同样,这个道理也适合是不是要去大城市一线城市打拼。有钱人全款买了房,生活压力就会很小,过的很舒服;一无所有的也只能选择一线城市能苦到钱,中间阶层去一线城市的必要性不是特别大。
毕业后是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这里的大城市一般指特指一线城市,这也是几乎每一个毕业生都要面临的选择,为什么这个选择如此复杂如此纠结,因为它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很大程度代表了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一般来讲,去小城市(很多情况就是自己家所在地),就是选择了安逸、舒适,波澜不惊、平平淡淡的小日子。去大城市,就是选择了拼搏、折腾、咬牙挣扎、玩命硬挺、变数极大的漂泊生活,至少很多年内如此。
关于这两种选择的利弊网上的信息已经足够你看一辈子了,还有各种口号和感慨。
去大城市,不然你的孩子将来也要这么做!
大城市容不下身体,小城市容不下灵魂!
……
这里说说关于这个问题的认知误区。
线性思维,对立主义
如果你看过很多这类文字,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所有的信息都表明中国是个极为典型的二元社会,只有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和穷乡僻壤的山沟沟、偏僻落后的小城镇,几百座二三四线城市消失了,大几亿人口不见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年轻啊,大部分公众号都是在校学生写的,他们都没出过校门哪知道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天天从影视剧网上了解的要么是上流社会的北上广深,鲜衣怒马衣香鬓影,人人都是985211,月薪几万,都叫托尼戴维雪梨什么的,要么是新闻上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贫困地区,请求捐款的儿童。
回到问题本身,这些作者写这类文章时很容易把中国搞成对立型社会,去小城市就是混吃等死,去大城市寻找诗和远方,完全忘了占人口大多数的中间地带。大学生并不只是去大城市和去小城市(回老家)这两个选项,还有大量的中等城市可以选。
不明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道理
一切问题都要从自身情况出发, 别人再多去大城市回小城市的理由和你也没关系,关键看自己适合哪方面。
比如你学了计算机、软件工程、传媒创意广告等专业,你只能去大城市,小城市要么找不到合适的,要么工资低到令人发指。
比如你三代血贫农,家里不能给你任何支持,也做不了医生教师公务员等,在哪儿都是一无所有零起步,为什么不先去大城市把钱苦下来,然后再考虑下一步?起码机会多收入高。
比如你学了医学、师范、电力、会计等可以在中小城市有用武之地的专业,家里又没有能力给你在大城市首付,去中小城市也是非常理性和实惠的选择。
比如你喜欢平静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在中小城市也可以找到收入不高但也满意的工作,这不是更理性的选择吗?
……
考虑这个问题时,掂量掂量家庭情况,掂量掂量自身能力、掂量掂量自身规划、掂量掂量所学的专业……基本上就有答案了。
忍不住来答,因为几年前我曾面临同样的抉择。
当时刚工作没多久,父亲骤然去世,只留下年逾六十的母亲一个人住在山里的老家。
每次打电话回去,母亲都告诉我她很好,让我好好工作。
但每当我想到,母亲要一个人在冷冷清清的家里自己做饭、自己吃饭、自己干农活、自己和自己聊天……就觉得非常难过。
出来这么多年,第一次,我动了回老家的念头。
瞒着母亲,报考了老家的公务员;同时,我还在网上接连投了好多老家的单位,其中有一家,是在离老家仅仅几公里的镇上,一个不大的生产工厂。他们领导跟我电话聊了几次,基本确定要我了。
工资虽然不高,但我回去工作,却可以每天都住在家里,陪着母亲吃早饭、晚饭,甚至中午骑个电瓶车也能回家吃午饭,周末可以和母亲一起干干农活,去赶个早集……
在下决心回去之前,我犹豫了很久,自己做了一个假设:如果我真的回去了会怎样?
那我就能陪着母亲住在家里的老房子里,过着轻松简单的生活,我可能还会在老家附近找个家境差不多的老婆,然后生个小孩,孩子在镇上上小学,如果ta成绩不错,还可以考进县里去读中学,然后再参加高考,然后再到省外读大学,然后……
好熟悉的场景,一如我当年。
是的,我自己就是这么一路走出来的,从山里走到县城,从县城走到大城市。如果我选择回老家,我的后代将会继续复制我曾走过的这条路。
更重要的是,因为老家的收入不高,一旦我回老家后母亲身体出现什么状况,我将不可能像在北京工作时那样,轻轻松松地将她接到北京来就医。
所以,我最终选择留在了北京,并且,更努力地奋斗着。
又过了几年,我终于定居在北京,成了家。然后,将母亲接到了这里,每天晚上,我和爱人陪着母亲一起吃晚饭,周末,陪着母亲去逛公园。
而我那几乎从未离开过农村老家的母亲,则第一次坐上了飞机,第一次出了省到了北京,第一次吃上了烤鸭,第一次进了电影院,第一次去国家大剧院听了交响乐……
(过年前陪着母亲去走了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爬到仰山上,给母亲照了张相。母亲已经六十多了,这两年却越活越年轻,本来白掉的头发竟然慢慢长黑了,还学会了很多城里年轻人的姿势,比如——剪刀手。)
对母亲而言,大城市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一切又都是那么美好。有一天晚上,我和母亲坐在家里看电视,屋外寒风凛冽,屋内温暖如春,母亲突然很感慨地说:我真是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啊……你爸要是还在,该有多高兴啊…
很多人向往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我也一度向往,原因很简单,认为大城市机会多,更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大城市机会多,不假,但等机会的人却是大把大把的,所以我门要奋斗,要努力,可是大家都在奋斗,都在努力,你的努力指数排第几呢?名列前矛吗?如果不是恭喜你,你用你的不入流的努力赢取了一张彩票,运气好的话你可获得头奖成功。安慰奖,丢了西瓜,捡个芝麻。最好别既丢了西瓜,也没了芝麻。
所以想在大城市闯世界的兄弟们,扪心自问自己到底有几斤几量,量力而行,不要年轻张狂,盲目乐观,自信你心中镜花水月的未来以告慰自己,并不是谁都能随着时间的打磨而变成钻石的。没必要硬要拿自己青春的鸡蛋去撞现实这块大石头。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能有多强呢,反正超不出我的想象,其实能力的提高到了一定的阶段就已经停止了。其后更多的只是经验的累积。因此能力是靠不住的,你的潜力总有被挖掘光的时候。人们常常认为大城市更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疏不知他们没用多长时间和历练就让自己的能力到达了瓶颈甚至顶端,同时他们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这时他们才发现大城市高手林立,想变的更强却又那么力不从心,为了赢得发展的机会,不得不投身于这片红海,不得不早起晚归,埋头苦干,对老板俯首帖耳,比竞争对手承担更多的工作,牺牲掉休息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说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大家能力是有限的,而对手是无限的。聪明人应当想办法避开强敌,利用所有资源帮助自己成功。大城市人才济济,竞争残酷,你可以选择逞英雄,加入其中杀他个昏天黑地,也可以选择放下骄傲,从平凡中创造奇迹。
以上我对那些想在大城市闯天下的有志青年们的建议是, 不妨考虑一下有潜力的二三线城市,或是在大城市学习几年,再去二三线城市发展。毛主席不也采用过农村包围城市吗?尤其是那些沿海待开发城市,人才少,发挥空间大,虽然好工作不多,但只要是有潜力的城市,一定会有繁荣的一天。深圳不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吗?但如今他已经是有钱人的天下了,因为他们比我们先来了一步,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景,就像炒股票,赶上牛市了,深圳这张大饼能吃的几乎都被他们吃了,就剩下一些渣了,可这些渣也很容易被那些比你更有资源的人给抢走,除非你下手相当的早。剩下的只能靠打工出头这条路,只是这条路比较辛苦而已,最终能笑着跑完的,恐怕没有几个。总之先行者赢,先来的可以创造机会,后来的只能等先来的给你机会,或杀出一条血路。与其在大城市等机会出现,等贵人现身,不如去有潜力的二三线城市占尽先机,也许是更积极的方式。等你有钱了,成功了,不是去不去大城市的问题,而是去哪个大城市的问题,一开始进入大城市并不意味着你也一定会有钱,会成功。
以上个人浅见,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