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正是中国古代战车走向消亡的时期。在汉初,战车还算是一个重要的辅助兵种。比如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步兵为主,战车和骑兵为辅。楚汉战争中,还曾有很多战车运用,文献中经常出现“轻车”、“车骑”等字眼,说明战车与骑兵同为军队中的主要机动力量。到汉景帝时,战车还在平定吴楚之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可以算战车消亡的最后推手。为了远征匈奴,汉武帝大规模发展骑兵,于是骑兵成为主要的快速机动力量,战车迅速趋于消亡。汉武帝以后,军队中使用的车辆主要是运输粮草等辎重,也用于营地设防和野战防御,少数供将领们乘坐。因此在200年后的三国时期,已经没有战车冲锋陷阵的场景。
另外,随着战车的消亡,车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战车和普通车辆的典型特征都是单辕,双马或四马牵引。这需要有较复杂的驾车技术,控制好每一匹马。西汉中期,单辕逐渐被双辕所取代。东汉后期,古老的单辕驾两马或四马的战车已经基本上不用了,多使用一种双辕驾一马的战车。这种车上一般乘坐两人,一名是驭手,负责驾车和警卫,另一名是军吏或官吏,负责指挥和作战。双辕的发明是一个进步,它使驾驭马匹的技术变得比较容易掌握,因为控制一匹马远比控制两匹马或四匹马容易,从而增强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在大量的东汉画像石上,特别是战争画像石中,可以看到少数这种单辕驾两马的战车形象。
你也许会问,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非要用四匹马拉车呢?一匹马不行吗?确实不行,这其中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钢铁的普及。
商周、春秋时期车的车轴、轮毂都还是木制的,摩擦阻力大,所以车辆需要的牵引力也更大,一匹马难以拉动,更不用说快速奔跑了。因此冲锋陷阵的战车普遍采用四匹马,甚至六匹马。战国时期,随着铁的普及,人们开始在车轴、轮毂之间加上金属环,也就是原始的金属轴瓦。套在车轴外的叫做“釭”,嵌在轮毂中的称为“锏”。木与木的接触变成了铁与铁,大大减少了摩擦系数。即使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用铜等材料制做的滑动轴承也是普遍应用在发动机等高转速地方。当然,现代的滑动轴承中已经利用了油膜粘性、液体动力等知识,不再是简单的金属与金属的摩擦。春秋战国时期,铜还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材料,不如铁的成本低廉,因此人们舍不得用铜制做滑动轴承,能够冶炼生铁后则迅速把它用到了车轴上。再加上木工等其它技术方面的发展,车辆的自重降低,车轴可以更细。这自然也使得牵引所需的马匹数量大大减少,甚至降低到了一匹马即可,这时单辕就不行了,只有两根辕架设到马的两边,才能实现单马牵引。所以战国时期,双辕车开始出现。到了汉代,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双辕车就成了主流。
比较而言,西方导演在这些技术方面要精细得多。比如《特洛伊》中的马车,车辕在马脖子的下方,通过一圈带子套在马脖上。这被称为颈带式挽具,容易压迫马的气管,因此奔驰速度不快,远远不如中国商周时期的挽具先进。西方导演忠实地展现了自己外在的落后,实际上却表露出了内心的科学与认真。
这是由于战争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变化。
春秋时代,打仗的双方基本上遵循这样一个模式:有进攻企图--->进攻方找到借口--->部队集结开进--->派使者下战书--->约定战场及作战时间--->双方依照约定会面--->列阵--->对攻。
这种战争的进行方式,使得战车这一种具备冲击力和杀伤力的武器变得极具效果,因为了解一下古代战车的组成和装配就可以明白,战车并不是独立的作为冲击敌阵的作用,一辆战车基本上可以看做一艘“航母”。战车上指挥,战车小组下的步兵起到舰载轰炸机或者舰载歼击机的作用,而战车本身配备的增强杀伤力的铁甲和刀锋,就变成了军舰上的火炮。这样战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是战场上最具有攻击性的武器。
但是慢慢地战争不再这样“君子”了。
进入战国时代后,战争就变成了我打你一拳你踢我一脚的“流氓”式了。虽然依旧需要借口需要集结部队,但是不再约定时间地点。简言之,战争逐渐转变为以偷袭、强攻和防御为主。面对高墙投石机和攻城锥明显比战车来的实在,面对偷袭,单兵的作战能力和灵活机动也比战车要更胜一筹。此时依旧能够看到战车在战场上横行,但是已经逐渐的退居二线。靠单兵素质和高度灵活来取得胜利,成为了战争的主要手段。
火器的出现应该是在宋朝。大部分人觉得明朝才出现火器是因为火器使用方法的创造性变革而给人的错觉。明朝的神机营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支枪械部队。这只是一种新兴武器的爆发性使用而已。
现代战争中的坦克也是战车。所以从现代战争的角度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代战车会衰落。集团化推进和阵地战中,坦克的作用是巨大的。游击战或者巷战这类不易于大规模机械化部队展开的作战方式,无论如何也不是坦克这种“现代战车”去参与的。
总之就是作战方式的改变,决定了使用的武器的改变。
至于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这个也说不上是真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吧。只是从主要战斗力,慢慢的变成退居二线,到仅作为领军大将的装饰品,其实一直都算得上是战车。
这个是以前自己看书总结的一些东西,希望你还看得上
春秋鼎盛,战国时衰落,秦朝以后退出历史舞台
春秋战国时鼎盛.明朝以后衰落清未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