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说“汉字不灭 中国必亡”

2025-04-13 02:37:4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不少人认为汉字复杂落后,一个字一个模样,实在难写、难记,于是乎大造汉字的反,把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一切落后、腐朽的东西都归咎于汉字这个“王八蛋”,且举几例:蔡元培:“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瞿秋白:“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鲁迅:“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吕叔湘:“现在通行的老宋体实在丑得可以,倒是外国印书的a,b,c,d,有时候还倒真有很美的字体呢。”毛泽东:“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道路。”中国语文学界的宗师们:“电子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你看,这么多大人物诅咒汉字,给汉字判了刑甚至是死刑,而我们每天还要看、写这些“丑陋”的汉字,这着实让人很是无奈。不管汉字如何“龌龊”,身在国内,大家一起用这个“茅坑”、一起给汉字“掘墓”倒也彼此彼此。据说,鲁迅先生临终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份沉重的“遗嘱”现在读来显得触目惊心、不可思议,但先生的态度是认真的,它饱蕴着先生对这个世界的恨和对这个世界的爱。当年,鲁迅、周作人、钱玄同聚在绍兴会馆的一个院子的槐树底下说了很多偏激话,其中就有关于“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谈话。三人中,对此理念践行最力的要数钱玄同,钱玄同是那种“中秋吃粽子,端午吃月饼”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因此他的言论也总是很“惹火”。当时钱玄同有感于陈独秀“伦理觉悟是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提法,认为这种论调还不够彻底,于是在《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提出了其“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之道:“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这种言论既出,一时舆论哗然,其中最搞怪的反驳出自陈衡哲的老公任鸿隽,他说汉文废灭后,很多昏乱的种子还留在子孙的心脑中,想要根本解决不如先把中国人种全灭绝了。他讽刺《新青年》一边讲改良文学,一边讲废灭汉文,要废灭不用,又何须改良?这不是自己抽自己嘴巴吗?“你要没事做,不如去洗煤炭去罢。”“废灭汉文”之论引火烧身,虽然引火烧身是《新青年》的惯用伎俩,但是火势太猛也吃不消啊!这不害得常以“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示人的陈独秀也不得不公开道歉。他的致歉辞颇有“文责自负”的现代编辑理念:这种“石条压驼背”的做法只代表钱玄同个人观点,本志同仁多半是不赞成的。虽然“废灭汉文”这种理念有过激的成分,也很难梦想成真,但对新文化运动却有着莫大的功劳。那些复古保守的人放过了相较平和的文学革命,都来骂钱玄同,“白话乘了这个机会,居然减去了许多敌人,反而没有阻碍,能够流行了。”这其实正应了鲁迅的关于“开天窗”的比方:你要开窗子,主人不肯;你说是要把屋顶给掀掉,天窗就开成了。

回答2:

鲁迅为何会说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真的是鲁迅太狂傲了吗

回答3:

当时的主要思想被一刀切的划分为新文化和旧文化。尤其是文人,已经对旧文化的厌恶到达了一种认为不摧毁就不会进步的程度。
自然这会爆发出新的思想。但我认为新思想主要分两派,一派是纯自我否定派,一派是希望新思想出现派。虽然表面上看两派的斗争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国的旧文化。但两者的思路却是不同的。
纯自我否定派就是对中国旧文化的一种纯粹的自我否定,具体旧文化一旦被打垮了建立起一个什么样的新文化,纯自我否定派是没有目标的,也就是说打倒旧文化是他们的目的,结果不是重要的。而另一派则刚好相反,认为打倒了旧文化只是一个开始,要建立一个新文化才能拯救中国。
除了这两派,其实还有一个派,那就是学外国派,当然这一派的分裂就更是视同水火,想学法国的、英国的、德国的,甚至是学习日本的。也就是说这一派是温和派,他们认为旧文化是落后了,那么应该进行改革,进而从新恢复活力。
那么为什么学习外国派失败了呢?
因为不论是纯自我否定派,新思想派,还是学外国派其实都是自我否定派,只是他们的程度不同罢了。纯自我否定派是最激进的自我否定,新思想派是希望自我否定后可以进行一次彻底的新思想的诞生,学外国派则是温和一派,是看到问题希望进行改革的一派。
所以三派的思想都无不把打倒目标指向了旧文化。
这也就是为什么自我否定强大的根本,那么推升新思想的蜕变或者说出现的第一个高潮的事件是什么呢?
袁世凯称帝了。
随着袁世凯的称帝,世人有了一种被出卖了的感觉,也就是说新文化运动是一种对旧文化的否定更加激进的一种思想。
彻底的把旧文化比喻成了腐朽的落后的不可自我改变的文化,认为中国旧文化完蛋了,所以学外国派成了旁席。
纯自我否定派和新文化派成了主流,尤其是以北京为核心的文化圈开始出现批判旧文化的一批“大师”。这两派最代表的人物就是纯自我否定派的鲁迅和新文化派的陈独秀和李大钊。
为什么中国的自我改变就被一直忽略呢?
因为通常一个事物总有支持、中立、反对三种意见,而旧文化的一败再败让支持自我改变的人位置很尴尬。从清末的武器论派,到袁世凯时期的学外国派都希望成功地强大中国,但他们都失败了,清朝不断地战败和袁世凯出卖了学外国派,都使得支持自我变化的人位置越来越尴尬。
比如辜鸿铭这个人,他的位置就极为尴尬。他是可以代表自我变化一派的人物,甚至当时对他的评价是极高的,但问题是他支持的自我变化被清朝的失败和袁世凯的出卖摧毁了。人们不仅不再相信旧文化了,更不相信中国的自主变化了。
那么是不是说旧文化就一文不值了?
首先中国为什么不自信了,或者说中国人为什么不自信了?为什么认为旧文化一文不值了,是彻底的糟粕了呢?
因为我们被打败了,被西方列强打败了。
但问题是我们被打败了难道就会停止自我进步么?
袁世凯为什么称帝?因为袁世凯无法寻找到一个新的思想支撑自己,所以他要称帝。
可把袁世凯的称帝就认定成了了旧文化的错,以至于认定中国的自主变化是没有希望的,就忽视了中国本身自我进步的渴望;更忽视中国自我变化本来就一直在寻求突破旧文化的新思想,片面地认为中国的进步是外来文化的作用,而不是我们自己自主变化的结果;这就低估了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自我变化能力。
任何文化都有缺点,但是否因为我们一时不如外国,则永远不如外国?或者说我们本身就是不思进取,只会原地踏步的民族?
请记住这样一个真相和这样一个事实——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古文明。
其他古文明已经悉数瓦解,中国能走到民国没有被历史淘汰,本身就是中国一直以来自我进步的标志。那么为什么就认定,到了近代中国的文化就注定不会前进呢?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忽视了我们自己的意愿以及我们想要进步的可能。
比如辜鸿铭给慈禧的贺寿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在北大一开嘴就是:“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但辜鸿铭再怎么做都没用了。因为他和他所代表的自我进步被出卖了,中国人从此开始不自信起来,甚至开始否定自己。
其中纯自我否定派最杰出的代表——鲁迅对中国文化的否定就是极彻底的。纯自我否定派对中国的伤害极大,纯自我否定派最热衷的不是对新文化的建立,而是对旧文化的批判。尤其摧毁是他们最热衷的事情,以至于纯自我否定派出现以后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发展,使得长期以来中国缺少自信。这就为以后的革命埋下了隐患。
但中国是不是还在进步?
当时的中国弥漫着一种失败情绪,人们对中国的失败痛心疾首,找不到方向。可唯有自强才能强大,等靠要都换不来强大,更换不来尊严。
在痛苦与挣扎中,终于迎来了希望,那就是“十月革命”的成功,让中国终于找到了一种全新的思想——共产主义思想。
新文化运动中区别纯自我否定派的另一派开始发挥自己的力量,那就是以李大钊和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主义思想者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