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丕迎娶庶母会遗臭万年,而王昭君嫁给儿子却留名青史?

2025-03-28 20:00:5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我个人觉得他们两个完全没有必要放一起比较,因为两个人的本质是不一样的,曹丕迎娶自己的庶母只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的私欲,而昭君却是为了大汉和匈奴之间的和平而嫁给儿子,一个是自私,一个伟大,完全就是两个性质,最后才会有两个结果。

曹操父子两人好色之名天下皆知,曹操晚年嘱咐儿子在他死后如果他的宠姬想要改嫁都可以,如果不愿意就全部供养在铜雀楼,曹丕答应了,但是等到曹操死后,曹丕就偷偷将这些人全部召来服侍自己,在当时虽然对于寡妇再嫁的事情看得比较宽松了,但是对于偷纳庶母的这种事情还是不能接受的,当时的曹丕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自然更加让人们唾弃。

王昭君生于平民之家,后被皇上安排前往匈奴和亲,在和丈夫相处三年后,丈夫不幸去世,匈奴人数少,新一任的单于可以继承上一任单于的妻妾这是匈奴当地的习俗,虽然昭君想回中原,但是皇上不允许,昭君只能嫁给自己的儿子,她牺牲了个人,在一个举目无亲的地方生活多年,为了匈奴和大汉的和平,也为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以上就可以看出曹丕娶庶母和昭君嫁庶子两者完全不能相提并论,所以后世对他们两人的评价也不会相同,他们一个是为了自己的贪婪及报复,另一个则是为了国家奉献自己。

回答2:

是因为他们两个人的性质不同,曹丕娶庶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罢了,而王昭君却为了大汉和匈奴之间的和平,才选择嫁人,完全是两种性质,所以前者会遗臭万年,而后者却留名青史。

回答3:

主要是两件事情性质不一样,曹丕迎娶庶母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私欲,王昭君嫁给儿子总是为了国家做贡献。

回答4:

年代不同,环境不同。曹丕是中原人中原的思想比较保守,而王昭君嫁的的是匈奴。

回答5:

曹丕是汉人,汉人的礼仪不允许,而且他是为了个人私欲,二王昭君所在的边塞是有这个传统的,而且她的和亲为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