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选贤举能的制度。科举制改善了隋朝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一说。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为许多贫苦人开启了一条提升地位的好方法,要知道平民在科举制出现以前,想当官基本是不可能的。
科举制开始于隋文帝开皇七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结束。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关于科举制,科举制起源于中国,在这一千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也曾走出国门,据历史考证,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并不在中国,而是在1919年的越南阮朝。
科举选举过程是全国性的,需要一级级的考。考试的地点也逐渐向京师靠拢,最后的前三甲的界定,更是在金銮殿上,由皇帝亲自考察,称为殿试。而成为状元的人也是一飞冲天,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说的就是状元的获得者了。但往往有些时候获得第三的探花会比状元还高兴,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殿试中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第三名得探花得人一定要长得好看。而且探花也没有状元那么多的琐事。正所谓枪打出头鸟,所以有时候当状元很麻烦,而探花就不一样了,不仅和榜眼最后的官职一样,长得还比榜眼好看,所以说这第二第三之争就是比美了,试问哪家大户小姐不想嫁一个好看又有才的人。
原来是状元只是对才能的认可,而探花还有相貌的要求,中了探花,不仅说明才能卓越,而且相貌出众哦,怪不得中了探花的人都乐开了花。
成为探花要比状元高兴,背后隐含着一段科举制不断发展的历史,而探花科举制全国考试的第三名,他们高兴的理由其实还要谢谢当年的状元郎呢。
一般中探花的人都是这三个人中最帅的一个,这个不仅是对才华的一种肯定,也是对相貌的肯定,所说才会说中探花比中状元还高兴。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最为炫耀的名词,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誉,而探花只不过是一甲第三名,要说中探花比中状元还高兴,这个其实有点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