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宁夏国土资源厅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一系列大政方针,紧紧围绕自治区经济发展第一要务,服务全区经济建设,即做好土地供应工作,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要。
2005年全区主动介入前期准备,在建设选址、用地规模等方面指导用地单位少走弯路,切实加快用地审批,满足了国家、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和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用地需求。
积极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精神,为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服务。确保了重点工程项目用地预审的顺利通过,为宁夏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尽快取得宁东地区矿业权作出了积极努力;完成了中卫市天景山化工灰岩勘探开发工作规划、中卫市梁水园煤矿区煤炭资源勘探工作规划,并就前期勘探工作进行现场调查,为下一步工作开展铺平了道路。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2005年全区耕地面积连续19年实现净增长,累计净增耕地4.53万公顷,10.53公顷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全区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实现了占补平衡。
(二)土地利用状况
1.农用地
2005年全区农用地417.80万公顷,其中耕地109.99万公顷。
2.建设用地
2005年全区共审批建设用地4 089.17公顷,其中农用地转用2 093.16公顷;共征用土地总面积1 997.31公顷,其中征用农用地1 672.14公顷。
3.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
2005年全区共完成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4个项目,投资额366.66万元,共增加农用地237.37公顷,其中增加耕地197.80公顷。全区土地开发程度高,但利用程度低,土地开发极具潜力,由于人口稀少,人均耕地达3.5亩,待开发的宜农荒地达1 000多万亩;土地价格低廉,开发成本较低,只需开渠引水,便可实现自流灌溉;不仅水稻优质高产,而且枸杞、酿葡萄等农特产品品质上乘,投资开发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灌溉条件优越的宁夏平原高产田仅占农田总面积的22.6%,中低产田分别占33.5%和43.9%。另外,还有133.3公顷以上大片荒地有待开发利用。
二、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现状
全区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05年底,已经发现各类有用矿产资源近50种,产地近千处。储量丰富的有煤、石膏、石灰岩、硅石等。煤炭是宁夏的优势矿产资源,全区含煤地层分布面积17 000平方千米,占宁夏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强;煤炭预测储量2 027亿吨,居全国第5位;已探明储量314.58亿吨,居全国第6 位;全区煤种齐全,各种煤炭都有,焦性煤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宁东两个含煤区。经计算,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总值(未包含矿泉水)为17 443.87亿元,人均矿产资源潜在总值为29.68万元。
全区矿产资源现状具有以下特点:矿产资源种类不多而煤炭资源与非金属资源比较丰富;产地相对集中;开发强度不高、开发潜力大;金属矿产贫乏。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5年全区地质勘查经费投入总计1 464.85万元,全部用于煤矿能源勘查。其中,中央财政拨款680万元,地方财政140万元,企事业资金644.85万元。年末勘查从业人员850人。
完成地质勘查项目58项。其中,矿产勘探22项,矿产详查7项,矿产普查11项,地质调查、评价等5项,地质科学研究13项。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2005年全区批准登记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403个,其中能源矿产100个,非能源矿产303个。2005年新立许可证73个,另外,变更30个,延续186个,其他114个。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全区目前有矿山企业913个,其中大型矿山企业5个,中型矿山企业23个,小型矿山企业331个,小矿554个;矿山从业人员54 837人,矿井开发产值年矿产量固体矿产和液体矿产4 103.31万吨,工业总产值达319 226.04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284 557.53万元,利润-6 782.54万元。主要问题在于缺少大中型矿山企业,矿山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好。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全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把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作为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培育、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以及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狠抓工作落实,规范操作程序和工作规程,完善监管措施,全区城镇土地价格得到逐步完善,价格管理日益规范。
2.土地一级市场
2005年全区共出让土地1 177宗,成交面积792.63公顷,成交价款137 633.29万元,纯收益61 524.07万元。其中拍卖出让5宗,纯收益76万元;挂牌出让187宗,纯收益51 945万元。出让土地用途如表1所示。
表1 2005年全区出让用地明细表
3.土地二级市场
国有土地使用权共转让757宗,出租36宗,抵押2 617宗。详见表2。
表2 2005年全区土地转让明细表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1.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
2005年,全区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培育矿业权市场体系,开展了贺兰山北部矿区以灭火名义非法采煤行为整治工作、贺兰山东部开采砂石资源整治工作和黄河河道吴忠、中卫段开采砂石资源整治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的部署,开展了非法开采乱采滥挖矿产资源整治工作和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开展了矿产资源勘查秩序治理整顿和探矿权审批发证检查工作。
2005年依法受理探矿权登记申请45个,收缴探矿权使用费8.431万元,收取探矿权价款1 484万元。采矿权登记发证365个,批准面积1 249平方千米,采矿权使用费192万元。
2.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
2005年全区共出让采矿权171宗,涉及合同金额795.21万元,其中,申请审批的有51宗,挂牌出让的占120宗;合同金额715.21万元。没有出让探矿权。
3.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
2005年全区共转让采矿权4宗,价款162万元,全部为出售转让。没有转让探矿权。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全区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276件,涉及土地面积1 172.6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5.26公顷),立案274件,结案281件(包括2004年未结案件),拆除违法构建物1 063.59 百平方米,没收违法构建物2.52百平方米,收回土地3.47公顷,其中耕地1.23公顷,罚没款312.91万元。
2.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全区发现矿产资源违法案件57件,其中违法开采案件最多,为49件。2005年结案51件,未结案件6件。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5年全区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健全和完善了行政决策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务公开制度、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依法行政制度体系。2005年共接到行政复议申请7件,本年审结7件。并明显加强了信访工作,重点解决了群众反映的问题。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2005年全区国土资源系统从业人员430人,其中研究生3人,大本及大专353人,高中及中专72人,初中以下2人;直属事业单位49个,职工811人。经费来源情况见表3。
表3 经费来源一览表
2005年共进行干部培训6人次,其中党校4人次,行政学院2人次。
七、问题与建议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执法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执法监察工作力度不够,法制宣传教育还不够广泛和深入,一些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淡薄,依法管地、依法用地、依法采矿的自觉性没有得到提高。
(2)矿权市场建设发展不平衡。全区2002年开始全面推行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以来,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矿种单一,经济价值低,缺乏竞争力,且非煤矿产品供大于求,新矿山增长缓慢,法律意识不强,在规定期限内同时参加投标和竞拍的少,造成各地矿权招拍工作发展不平衡。
(3)矿产储量管理和服务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为政府决策和为市场建设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准确性有待增强;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对资源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与资源储量管理有关的各环节间相互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2.对今后工作的建设
(1)需进一步加强用地计划和预审管理,规范报批程序,简化手续,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和自治区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认真做好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的征地工作。
(2)规范发展市场,加大对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协议出让土地行为,切实解决低价协议出让土地问题。
(3)全面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提高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扎实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