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史学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民族在滚滚岁月长河中的每一次迈步都由历史铭记,史学在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都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史学的发展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见证的同时,也是对后来这个民族发展方向的一个指引,对这个民族向前良好地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史学是座瑰丽的宝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状况的反映。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正是因为她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而这些信息都是由历代的历史学家记录在史学著作上保存下来的。
历史著作是史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著作作为史学的社会表现形态,具有很多的职能,这些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古代史学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时,史学的求真、经世的传统也影响着儒家经学。中国古代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隋志》著录文化成果,四部分书,确定经、史、子、集的顺序,由此直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总目》,史书一直位居第二位,这一点足可看到史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
史学作为一个民族发展的记录,具有以下的几个功能:
1、 记录、综合人类文化创造、积累和发展的功能。
史学的作用一般都通过史学著作表现出来,史学著作具有记录的作用,综合对历史的记录就是一部民族的发展史,它记录和综合了一个民族的创造、积累和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类发展和进步的传承。
2、 增长学识,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史为鉴。
历史是人类知识与智慧的百科全书,是我们认识民族文化的源泉。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且还可以从中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史为鉴,避免发生前人出现的错误。
3、 具有教育作用,包括道德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学习历史,对于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思想境界、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塑造完好心灵、学习做人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就相当于在上一门课,一门关于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性教育的课。
4、 特殊的娱乐功能。
闲暇时间,我们可以阅读史学家留下的史学经典,度过闲暇的时光,并可以从中得到愉悦和审美的乐趣。
长命富贵祝福宝宝,一身长命富贵,一生长命富贵。
史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门学问,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史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史官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之高、史书在古典目录学中的分类位次之先及史存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之重得到体现。
一、史官在社会历史生活中的地位之高
史官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很早。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先民民神杂糅,巫史不分,史官既承担着'史''的职责,更重耍的是还承担者在当时极为重要的政治角色--"巫"的角色,成为沟通神与王的特殊人员。他们主持祭祀,占卜吉凶,用神的意志来引导统治者,成为君王左右必不可少的参政人员。相传夏代有史官终古,殷代有史官向挚,"唯殷先人 , 有册有典",当时"册""典"就是由史官来完成的。西周时代,史官的队伍日益扩大,分工趋于明显,他们有的记录史事,有的起草公文, 有的掌管文书。椐记载天子赐钟鼎给诸侯公卿,往往派史官做代表行给奖礼。
周公时代的史佚见于钟鼎文的就不下数十次。而且周天子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可见当时史官的地位很高。春秋战国至秦汉的史职人员,承袭传统职业模式,既从事编册,又进行筮卜、 星占、望气、圆梦等宗教迷信活动,他们沟通神人,掌握天人之间的各种事务 , 可谓上交天 子,下接诸侯,在统治集团的决策活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大唐以后,开始形成设馆修史的制度。 各朝都把国史的修撰视为国事并且实行严格管理,禁绝私人修史。 撰修国史的人员,职高位显,通常都是朝廷内外的精英人物。他们精通历史,富有学识,是当时社会的名流,备受各朝天子的青睐。正如梁启超所言:"一直到清代,国史馆的纂修官一定由翰林院的编修兼任。翰林院是极清贵的地方,人才也极精华之选 ---- 其尊贵为外国所 无". "可以说全国第一等人才做史官了".所以大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则明确声称中国文化是"史官文化",由此可见史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之重。
二、史书在古典目录学中的分类位次之先
另一个表现史学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的历史现象,即是史学在古典目录学中的分类位次。目录学素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价值,目录学中各个学科的分类位次,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其地位价值的历史评价。
从中国古典目录学分类法中可见:从东晋李充的《中经新薄》确立了史部位于第二位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次序后,历代国家所编的正史中的经籍志都将史书分在第二类。唐宋雕版印刷术推动下兴盛的私家藏书目录也多把史部列于经部之后。足见史学在传统学术文化中的受重视程度之高。
三、史存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之重
考古学上将历史遗迹和遗物通称为文化遗存。笔者认为从时间及性质角度,亦可将遗迹、遗物等遗存称为"历史遗存",简称为"史存".史存既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而受到学术重视,又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纪念先祖遗风遗德、缅怀往古世事陈迹、发思古之幽情、树无上之精神的人文游历和学习基地而备受青睐。
如秦汉以来帝王或文人雅士对黄帝陵、孔里等祖先圣贤遗迹的拜祭瞻仰;苏轼、范仲淹等社会明达游历赤壁之战、岳阳楼遗址而创作的怀古名作《赤壁赋》《岳阳楼记》;普通百姓家亦将祖传之物视为宝贝特加珍藏。如今所有冠以"过去""历史"字样的物件地方,多被列入文物范围而举国皆护之,由此可见其价值之重及意义之大。
史学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是与中国重视历史的传统和统治者的大力扶持提倡分不开的。而这些也反过来促进了中国史学的发达和完善。
历史学,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叫史学。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
历史学与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并列,组成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大学本科历史学专业毕业并满足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后通常予授历史学学士学位。
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
因历史学家们考察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有“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知识体系”说、“科学”说、“艺术”说和“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整合”说等等不同的界定。历史学类专业主要包括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一级学科,以及博物馆学、民族学、文物学等二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