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存在哪些不适应大学生活的现象

2024-10-29 05:53:4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在大学中,新生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不适应”。作为我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在此特意为大家总结出几类新生们容易出现的“不适应”的典型症状,希望同学们能警惕“不适应”的蔓延,避免让“不适应”给大家的学习生活造成困扰。
一、生活环境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新生面临的第一个巨大变化就是生活环境的转变。学生们来自天南地北,由于地域上的差异,气候、饮食习惯甚至语言都不相同,再加上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家庭环境过渡到相对自立的集体生活,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会使他们遇到很多困难或感到不适应。心理上容易产生孤独感,因而出现想家、思念亲人、怀念老同学等现象,并由此可能产生各种烦恼,出现焦和备雹虑、抑郁、敌对、低落的情绪,严重者会影响心理健康。另外,一些学生表现出不良的生活习惯,诸如睡懒觉、逛街、打牌、熬夜、沉迷于网络等,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消遣活动中,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时间长了,很多学生几乎淡忘了在大学里还能干点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
二、角色转换不适应

从一名中学生到一名大学生,是每个新生都面临着的角色转换以及自我重新定位。在这种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如果自身的行为不能随着角色的变化而变化,不能随着时间、环境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就可能会出现角色的冲突,从而出现适应不良。
一般来说,考上大学的同学,在高中阶段都是学习的佼佼者。老师的青睐、同学的羡慕,使他们成为同龄人的中心,无形中可能会产生某种过高的自我评价。进入大学后,来自各地成绩优异的佼佼者汇集一堂,相比之下,很多新生发现自己显得比较平常,成绩比自己更优异的同学比比皆是。可以说,很多人是带着“过去的辉煌”来到了大学,当辉煌不再时,一些大学生会感到措手不及,无法接受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巨大差距,一种失落感和自卑感便袭上心头。这种地位的变化越强烈,他们适应起来就越困难。有的新生由于往日盲目的自信和骄傲,此时便觉得自己落伍掉队,原有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变成了自卑感和焦虑感。这一转变很可能引发大学生对自己角色定位的困惑,精神上会出现失落感,自卑、抑郁、退缩等心理问题就常常会发生。
三、学习方式不适应

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在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要求上都存在差异。

进入大学后,从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现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大学更强调启发性、研讨性、自学式教育,课堂讲授时间相对较少,覆盖内容相对较多,讲课速度快、跨度大。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承袭过去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即使勤奋用功可能也难以获得能力的全面提高,这在大学新生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尤其对那些高中阶段的学习尖子来说,这种挫折可能会造成自信心的丧失,严重者导致心理疾病。许多新生入学后遇到的不适应首先就表现在学习安排上的不知所措,即不之如何安排课余时间,他们一方面抱怨课程太多,一方面又抱怨课后没事做,这实际上是他们不善于独立学习的一种表现。这种滚陵表现在近几年入校的独生子女身上显得尤为突出。
四、学习动力不足

造成大学新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1、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

在高中阶段,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一旦目标实现,容易产生松懈心理,希望在大学里好好享乐一番,没有及时树立起进一步的学习目标,造成了考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此外,高中阶段许多学生兴趣狭窄,爱好很少,一门心思考大学,没有形成特长。一旦进入大学,就迫切地想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把主要精力放在“玩这玩那”上,而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
2、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影响。

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有时会有意无意模仿高年级学生的做法,诸如“他们玩我也玩”,“他们谈恋爱我也谈恋爱”,久而久之便失去了自控能力。有的大学生经受不住暂时失败的考验,因为一次考试成绩落后就一蹶不振。
3、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是大学新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深层原唤帆因,只有明确了“为什么活着”,“为什么上大学”等根本问题,学习动力的不足才可能得以根除。
五、人际关系不适应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认同和归属的需要,非常渴望从朋友那获得感情的共鸣,但往往由于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当他们与大学里的新同学接触时,总习惯拿高中时的好友为标准来加以衡量。由于心理上有对老朋友的依赖,常常会觉得新面孔不太合意,因此他们宁愿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从而阻碍了同学间的沟通和交流。此外,由于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发生冲突。因此,对大学生来讲,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不仅是环境要求,也是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他们首先要清楚认识到新的人际关系的特点,同时,还要逐渐掌握各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从而使他们在从原先较为简单的人际关系向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过渡的过程中,更好地适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应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逐渐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独立、协调的新的人际关系。

为此,新生们要想尽快适应,其实很简单,只要做好两件事即可。第一件事就是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件事就是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和保持积极的心态。唯有如此,才能适应好大学生活。最后祝同学们快乐。

回答2:

1、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在我们高中的时候,老师会把课本上的知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我们,一章挨着一章,听不懂的就反复讲,每天还会留好作业,仔细监督着每个乎备人的学习情况。但是到了大学,课袜顷敬本里的内容非常多,老师不会再像那么事无巨细,往往一节课就讲完一整章甚至很多章,你稍微一个走神,就已经翻过去很多页了,如果每节课都有这种情况,很快就容易落下特别多,所以好多同学就会感觉学的很吃力,不习惯。上了大学,自学就变得更多了,需要把学习安排进自己的课余时间,这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很不利。

2、不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与高中时每日被强制安排好的作息时间大大不同,到了大学再也没人强制你的作息,晚上就算到了睡觉时间也是熄灯不断电,这样想想你也许会觉得很自由很爽,但你如果不是特别自律的话,很容易养成熬夜晚起的坏习惯,你的作息会被直接打乱,头晕脑胀,昏昏沉沉,上课也会没有精神。越熬夜越跟不上课程,越跟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就越差,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不要觉得我在说笑,长时间的颓靡真的会让你失去生活的方向。

3、不适应新告慎的人际关系

进入大学以后,我们认识的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了,每个人从不同的地区带来不同的风俗和不同的生活习惯,那么在日常相处中就更可能因为认知差异爆发一些小矛盾,非常影响室友间的关系。此外,你还会从各种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中认识到更多有相同志趣的新朋友,如果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仅会在交朋友的过程中感到非常困难,并且不能处在一个协调的生活环境中的话,还会对平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影响。

回答3:

1、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热情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的理想是考上大学。 为了通过大学入学考试进入了理想的大门,他们废寝忘食地努力学习。 可以说考上大学是他们在这一时期奋斗的目标和生活的支撑,但一旦这个目标实现,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做咐大什么,对生活的前景感到困惑。

  2、不习惯大学的学习方法

  长期以来,接受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很自然了,教师的教学也极其细致,教师自行设置学生所有教学环节,无疑严重缺乏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 大学期间,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自由灵活,在学分制下,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这要求学生有非常高的自主性。 大学教师的讲课也和中学侍简州有根本的不同,大学教师的讲课特色是少而快,一个讲课少则几节多则几章,多被抽象地叙述。 只谈重点、难点或几个重要环节,大部分内容靠学生自学; 学生要培养高度的学习自主性,合理支配学习阅读时间,增大阅读量,拓宽视野。 但是,新生很难摆脱多年积累的学习习惯,不能合理使用时间,似乎对可以自由使用的时间感到困惑。

  3、不习惯生活

  许多学生在中学时代一直是班级和班级的“领导者”。 但是,进入大学之后才老蔽意识到有很多人的才能和能力比自己优秀,产生了失落感和自卑感。 另外,一些独生子女的其他劣势,如独立生活能力低、依赖感强、缺乏团队精神、个性强、缺乏吃苦精神等也越来越突出。

  4、人生角色转换引起的心理失调

  中学的学习目标比较单一,目标导向非常明确,通过考试进入大学。 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 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任何事情都不能由父母决定了。 有独立统治的时间,同时也有很多独立决策的机会。 这本来应该说是好事,但是这些被过度保护的孩子们。 心理上变得非常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