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是刘易斯·卡罗尔,好词:星罗棋布 晓星下沉 残星几点 晓星闪烁 河外星云好句:1.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2.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 3.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 4.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告诉我们:“春已归去。” 5.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 醉的气息。它不同于当时大多数以教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而是不折不扣的游戏之作。儿童读物自诞生之日起,便以教育为宗旨,因为儿童被认为是不完善的人,必须加以严格的约束与引导,他们没有也不必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学”。孩子们不是被迫在严肃的教训书籍前正襟危坐,就是偶尔在成人的文学世界中偷取些读书的愉悦。人们往往将是否“有意义”作为评判儿童文学作品的标准之一。实际上,所谓的“有意义”指的是作品能够给予孩子们有关成人世界的教诲,帮助他们脱离儿童的思维方式而尽早获得成人的社会经验。那么,爱丽丝的游历是否“有意义”呢?并没有。爱丽丝并未在游历中获得任何有关成长的重要启迪,她从梦境中返回后也并未“成熟”。相反,在故事的结尾,在爱丽丝姐姐的梦中,这个小妹妹即使已长大成人,也永远保留着童年的单纯与天真。而从这个故事本身来看,如果谁刻意在其中寻找“意义”的蛛丝马迹,比如把塑造皇后的形象说成是为了批判专制统治,或把刻画三月兔和帽匠的形象说成是为了讥讽无聊小民,再或者把描述法庭审判的荒谬说成是为了揭露法律不公,那么他自己也只能做那 “moral”不离嘴的“公爵夫人”,令酷爱幻想的“爱丽丝们”敬而远之了。卡罗尔非但没有赋予这段奇遇任何“意义”的打算,甚至还时常流露出对“意义”的嘲讽。这种嘲讽是借助故事中随处可见、信手拈来的文字游戏完成的。 卡罗尔经常通过词语的谐音和双关,制造巧妙的文字之趣,对现实生活中的严肃事物加以揶揄。它完全是“为孩子们立言”,充满了孩子般的奇思妙想,荒诞不经而又妙趣横生。同时,它又受到成年人的喜爱,这不仅仅因为它能够勾起成年读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更因为读者可以从荒诞中读出妙趣,并将它视作隽永的人生寓言。这部书既可以作为故事书来阅读,又可以作为一本哲学和伦理学的参考书供读者学习。来源:英语学习 (2020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