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它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机能的良好手段,也是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陶冶情操的有效方法,通过锻炼和比赛,还能培养顽强的拼搏精神和优良的意志品质,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羽毛球运动具有如下特点:
一、它是全身运动项目
无论是进行有规则的羽毛球比赛或是作为一般性的健身活动,都要在场地上不停地进行脚步移动、跳跃、转体、挥拍,合理地运用各种击球技术和步法将球在场上往返对击,从而增大了上肢、下肢和腰部肌肉的力量,加快了锻炼者全身血液循环,增强了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据统计,大强度羽毛球运动者的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60一180次,中强度运动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40一150次,低强度运动心率也可达到每分钟100一130次。长期进行羽毛球锻炼,可使心跳强而有力。肺活量加大,耐久力提高。此外,羽毛球运动要求练习者在短时间对瞬息万变的球路作出判断,果断地进行反击,因此,它能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二、可调节运动量
羽毛球运动适合于男女老少,运动量可根据各人年龄、体质、运动水平和场地环境的特点而定。青少年可将羽毛球运动作为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机能的有效手段进行锻炼,运动量宜为中强度,活动时间以40一50分钟为宜,适量的羽毛球运动能促进青少年增长身高,能培养青少年自信、勇敢、果断等优良的心理素质;老年人和体弱者可作为保健康复的方法进行锻炼,运动量宜较小,活动时间以20一30分钟为宜,达到出出汗、弯弯腰、舒展关节的目的,从而增强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预防和治疗老年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儿童可作为活动性游戏方法来进行锻炼,让他们在阳光下奔跑跳跃,并要求他们能击到球,培养他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不甘落后的品质,为今后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三、不受场地限制
羽毛球运动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它不受任何场地限制,正规比赛场地面积仅69.41-81.74平方米,长13.40米,宽6.00米(双打)或5.18米(单打),平时进行羽毛球活动只要有平整的空地就可以了。脑力工作者和职业劳动者利用工间操、上下班前后的时间在空地上开展羽毛球活动,能够恢复疲劳,提高工作效率。随着双休日制度的实施,人们还可把打羽毛球作为娱乐活动,休闲养性,活动身体,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身体机能的目的。
一、娱乐性
1、自娱性
羽毛球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参与者在球的对击过程中,通过不停的奔跑和身体的变化,努力地去把球击到对方的场地。
每当击球者在击出一个好球或赢得一个球时都能使自己兴奋并达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球的飞翔又有快慢、轻重、高低、远近、狠巧、飘转等变化,使这种运动本身充满了丰富的乐趣。
2、观赏性
由于羽毛球技术的千变万化,使羽毛球运动有很高的可观赏性。如猛虎下山的上网技术,蛟龙出水一样的跳起击球,身如满弓的扣杀,犀牛望月似的抢扑救球,进攻时似高屋建瓴、势如破竹,防守时的绵绵细雨、固若金汤。
一切都在展示着羽毛球运动的力与美,使观赏者像吟读一首动人诗,如浏览一幅悦目的画,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往返。
二、锻炼性
1、增强体质
羽毛球运动可以全面增强人的体质。前场、后场快速移动击球,中后场的大力扣杀球,被动时的扑救球,双打的换位击球等都需要练习者有较好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灵敏素质、柔韧素质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
扣杀需要力量;在双方对拉回合的过程中,为了取得主动需要有较快的速度、耐力和速度耐力;在扑救球时(多半是被动情况)又需要有很好的灵敏和柔韧;双打中又需要极快的反应与判断能力。
因此,经常从事该项体育活动可以发展人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可以提高人们上下肢及躯干的活动能力,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能力,调节神经系统并提高其抗乳酸的能力,而且能起到增进健康、抗病防衰、调节精神的作用。
2、培养意志
羽毛球运动因其竞争性、对抗性、大强度等诸多因素的要求,使意志品质在该项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羽毛球比赛经常遇到这类情况,即运动员出现了"极点"∶喘不上来气、身体无力、眼前发黑、感觉自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这种现象不是一方出现,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往往是双方先后都会出现,甚至几乎是同时出现(如一个球打了很多回合),这时就看谁能再坚持一下,胜利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之中。那么靠什么去坚持,就要靠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即使不在比赛中,这项活动也需要较强的意志,否则你将不会很好地完成该项练习,使练习中应该产生的愉悦、趣味及锻炼价值荡然无存。
3、陶冶心理
羽毛球活动包括对对方战术意图的揣摩,对各种战机的把握,对自己运用什么战术的选择等智力因素,因此经常从事该项运动可以使人思维敏捷。
同时,由于比赛的紧张、竞争的激烈,使练习者的心理素质得到很好的的锻炼,在竞争中,强化进取精神,使人的智、勇、技在竞争与对抗中得到升华。
经此磨炼,能够做到临危不乱,泰然处之,既增长了智慧又陶冶了心理,不仅能在羽毛球活动中应付自如,而且能以良好的形态,正确的人生观去面对事业、家庭、荣辱等。
运动特点
一、全身运动
无论是进行有规则的羽毛球比赛还是作为一般性的健身活动,都要在场地上不停地进行脚步移动、跳跃、转体、挥拍,合理地运用各种击球技术和步法将球在场上往返对击,从而增大了上肢、下肢和腰部肌肉的力量,加快了锻炼者全身血液循环,增强了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据统计,大强度羽毛球运动者的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60-180次,中强度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40-150次,低强度运动心率也可达到每分钟100-130次。长期进行羽毛球锻炼,可使心跳强而有力,肺活量加大,耐久力提高,包括肩周的运动和颈椎的活动,但是过大的运动量会导致腰肌劳损。运动可释放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二、老少皆宜
羽毛球运动适合于男女老幼,运动量可根据个人年龄、体质、运动水平和场地环境的特点而定。青少年可作为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机能的有效手段进行锻炼,运动量宜为中强度,活动时间以40-50分钟为宜。适量的羽毛球运动能促进青少年增长身高,能培养青少年自信、勇敢、果断等优良的心理素质。
老年人和体弱者可作为保健康复的方法进行锻炼,运动量宜较小,活动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达到出出汗、弯弯腰、舒展关节的目的,从而增强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预防和治疗老年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
儿童可作为活动性游戏方法来进行锻炼,让他们在阳光下奔跑跳跃,并要求他们能击到球,培养他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不甘落后的品质。羽毛球在中国有着良好的群众运动基础和大众普及亲和度。
健身价值
羽毛球是对身体素质高要求的球类运动之一。要达到高的竞技水平,羽毛球运动员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还需要优异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正像马丁·柯那普在1986年尤尼克斯羽毛球年鉴里所描述的那样:
一个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需要具备的是马拉松选手的耐力、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跳高运动员的弹跳能力、标枪掷手的臂力、铁匠的腕力、画家的机敏、剑士的反应、象棋手的注意力、极地研究员的坚强、将军的深思熟虑、登山运动员的执着,还有艺术家的直觉与幻想。
也正由于对一个人有这么多要求,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总是凤毛麟角。
扩展资料:
基本打法
持拍时,手的“虎口”约略对着球拍的侧面,如同拿菜刀一样,因而常被称为“刀板”。切勿像拿苍蝇拍一样将虎口对着球拍正面,那样虽然比较自然而易于回击正手方向的来球,但因为施力点位于虎口底部,力臂太短而不易击出强而有力的球。况且,一旦遇到反手方向的来球,则无法灵活回击。
使用正规的“刀板”持拍方式挥击正手方向来球时,应逆时针(左手持拍者为顺时针)微幅旋转手腕,使拍面朝前,并将食指略为前伸再挥拍,将因力臂变长而容易击出强劲的球。遇到反手方向来球时,应将拇指前伸并顶住再挥拍,就比较容易击出强劲的回球。
因为要经常变换食指与拇指的位置以便于挥击正手拍或反手拍,所以握拍时掌心应略为悬空,切勿紧紧握住球拍。
击球是否有力的关键,是在于打到球时的瞬间速度,如果全身紧绷用力反而会让瞬间击球速度降低,如果全身协调性很好,就可于击球瞬间将力量灌注于球拍的击球点,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不只是将手臂手腕力量运用而已,还能将腰力运用进来,达成十分高速的瞬间击球;
也能将瞬间速度加以控制,完成各种不同的球路,达到高水平的羽毛球运动。
对一般人而言,挥击反手拍终究不如正手拍来得顺手,因而会自然而然地扩大正手拍的使用范围。以右手持拍者而言,当来球位于右方固然使用正手拍,对于正上方,甚至左上方的来球,也往往使用正手拍回击。由于以正手拍挥击左上方来球时需将手臂绕过头上,因此称为“绕头”打法。
对于左上方稍远处的来球,腕力较强的人,往往会直接使用反手拍回击。此持他们会先将右脚跨至左边,将身体转向左后方,回头凝视来球,并用反手拍挥击。相较于“绕头”打法,这样的击球方式显得极为优雅而有效率,常常被视为衡量球技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并不是每一位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都擅长此一打法,曾高居世界排名第一的已退休印尼羽毛球名将阿迪,就几乎从来未曾施展过。
若是来球恰好位于胸前处,一般使用反手拍回击;亦可将身体略为下蹲,以便于使用正手拍回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羽毛球
比较耗体力,容易扭伤,不过很健身,可长个,减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