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为干支之一。干支顺序为第1个。前一个是癸亥,后一个是乙丑。 中国传统纪年干支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1年称"甲子年"。
甲子:
介绍:以下各个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4,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1,除以12的余数是1,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前止的岁次内均为"甲子年"。论阴阳五行,天干之甲属阳之木,地支之子属阳之水,是水生木相生。同时,甲子也作为一个高端男仕服饰品牌存在;也有人名,比如《斩风》的作者。
拼音:jiá zǐ
甲子年:中国传统纪年干支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花甲的第1年称"甲子年"。
甲子年对应公历年计算公式:设年份为y,得x,60x+4=y
例:x=33 60*33+4=1980+4=1984
1984年是甲子年。
甲子月:官方史书均以立春为干支纪年分界点。以《清实录》为例,其是清代历朝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如中华书局影印《清实录》之第十七册,乾隆实录之第九册,第573页,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实录》的记载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清实录》之第廿八册,仁宗睿皇帝(嘉庆)实录之第一册,第1044页,嘉庆五年十二月廿一日(己巳)立春,《实录》的记载是:"己巳。是日辛酉年立春。"
甲子是什么意思?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老人提起甲子这个概念,究竟这个甲子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呢?甲子年应该怎么去计算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吧。
01
甲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个。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天干与地支循环相配,可成甲子、乙丑、丙寅等60组,循环使用,以纪日或者纪年,称为甲子。
02
甲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个。前一位是癸亥,后一位是乙丑。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一年称“甲子年”。以下各个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4,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1,除以12的余数是1,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甲子年”论阴阳五行,天干之甲属阳之木,地支之子属阳之水,是水生木相生。
03
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花甲的第1年称“甲子年”。
甲子年对应公历年计算公式:设年份为y,得x(以下公式中的x不一定含义相同)
①60x+4=y②10x、12x+1+3=y(这两个等式代入正确即可)
例:①x=3360*33+4=1980+4=1984
②x=198、16510*198+1+3=1980+4=1984
12*165+1+3=1980+4=1984
04
天干地支,五六相合,构成六十年一个气候变化的大周期。前三十年,包括七百二十节气,是为一纪,后三十年,亦七百二十节气,凡一千四百四十节气,共计六十年(也称六十甲子):甲子中的天干,主要是主五运的盛衰,甲子中的地支主要是司六气的变化,所以讲述五运六气,不能离开干支甲子。
05
六十年就是一个周期:故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五六相合而七百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特别提示
简单的理解就是60年为一个甲子,常常说某老人年过花甲,就是说指这个老人已经有60岁了。
我国古代的纪年方式,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结合纪年,如甲子、乙丑、丁寅,以此类推,天干数为十,地支数为十二,两者的最小公倍数为60。所以,天干首“甲”与地支首“子”组成纪年元年,60年后他们(甲子)才再组合,成为一个“甲子”。后来人们就把年满60的人称为“甲子岁”,对60以上不足70岁的人,称为年过花甲。
整整六十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它们的排列是有顺序的.干支的一个循环(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这个循环就叫"一甲子"也就是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