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主战场,虽地处我省苏北地区,却记录着许许多多解放战争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记载了他们从事革命事业的深深足迹,传承着中华民族光荣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由于参战部队人数达到了60万人,当时后勤保障、伤员都是人民群众用手推车进行运输,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人民的胜利” 战争是离不开后勤的。没有可靠的后勤补给,前线的部队就不可能长期地战斗。如果你连吃的东西都没有,哪来力气打仗呢?淮海战役60万解放军的身后是几百万群众,他们靠小推车,毛驴,甚至扁担给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平均每个战士都有7,8个群众在后方给他们支援,而且他们在上前线送补给时更是作出了巨大的人员牺牲。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淮海战役的胜利也真正是人民的胜利. 走在历史的长廊上,眼前仿佛又重现了当年烈士们在战火硝烟的战场上英勇奋战、捍卫国家的场景。内心的沉重、钦佩让队员们百感交集,感慨万千,内心在那一刻仿佛奏响了生命的颤音,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让我们肃然起敬。 不由感慨,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而我们所做的比起革命先烈们来说又是多么的微不足道。那一棵棵参天的松柏,如同革命前辈的铮铮铁骨,用一直向上生长的斗志激励我们这一代人用不屈不挠的斗志不断地开创进取;那一池清水,如同革命前辈的高尚品质,用“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教导我们这一代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在革命英雄的面前,我们暗暗许下承诺:作为当代学生,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祖国的辉煌贡献青春和力量,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自己写的 不好的话 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