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朋友也不例外,他们不仅也爱美。而且表现美的方法比我们更为独特、富有创造性。那怎样才能将幼儿美的创造性得以迅速提高呢?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在幼儿自身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环境的影响,着力培养和加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美术活动组织形式
(一)美术活动的重要性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一部分,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使之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纲要》在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中明确规定:“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组织形式
因此,美术活动采用区域小组形式开展,能够很好地体现幼儿教育家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脑、眼睛、双手、嘴、空间、时间),使幼儿获得最好的乐趣和满足。区域小组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活动。在区域小组活动中孩子真正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美术活动通过区域小组学习,引发幼儿自主参与美术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对美的敏感性,提升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欣赏美,表现美展示童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三)美术活动采用区域小组形式开展的价值
美术活动采用区域小组形式开展,能够给予幼儿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满足。对幼儿健康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功能,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形、色、材料等美术基本元素和造型规律。
二、美工区的创建
鉴于《纲要》的指导及幼儿美术活动的特征,我觉得教师应把美工区创设成为一个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小天地。为他们的游戏、学习与创作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幼儿自由地观察,欣赏各种不同的艺术品,任意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有条理地进行各种美术活动,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认识,从而塑造幼儿的审美能力,在美工区的创设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位置与空间
在美工区的建立上,我认为最好选在靠窗台、近水源的地方,便于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取、换水,更重要的是采光好,利于保护幼儿视力,有条件的教室内,还要考虑其空间位置应利于幼儿进行个体活动,自由组合活动,稍作调整,又可进行小组活动。区内除了设置工具、材料柜外,应保留有一定位置的墙壁图板,供两名以上幼儿自由组合进行各种粘贴或绘画活动(插入图片:如“涂鸦”墙,幼儿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欣赏、共同提高),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提供空间环境上的有利条件。
(二)有序地提供材料与工具
材料柜可以选择一米以下的柜子(但是要避免使用两边穿透型柜子),柜子可分3-4层,分门别类摆放工具与材料,大家可以参考《宝安区幼儿园教育教学指引》对于美工区投放材料的指引。
投放的工具与材料的应有相对固定的位置,不同的工具筐设有不同的标记,且与柜子摆放位置上的标记相同,以利于幼儿按标记所示,有序地取放,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及做事有条理的习惯(如:标志可以根据需要用图片、数字、字母及孩子认识的汉字等)。
(三)材料的安全性
当然,我们在投放材料时,首先要考虑到的是材料的安全性,材料的安全性关乎幼儿的身心健康,他们对危险认知的缺乏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提供的设施必须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生产的,材料要排除安全隐患或老师要指导幼儿如何使用,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
美工区的设置除了空间位置,材料,艺术氛围的创设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孩子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使他们能在自由的游戏中学习和创作,从而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发展自我。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角色定为不当,不会指导
在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材料,自主选择活动方法,甚至到不同的区域选择需要的材料加以综合,分工合作,进行自制表达。但是往往在开展区域活动过程中,常常是我们的老师在做主人,老师说,孩子做,重结果、轻过程。老师没有按纲要精神做好观察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二)材料投放中存在的问题
1.活动材料单一。
单一的材料不仅游戏性不强,不能让幼儿感到新鲜有趣,具了解,我们部分幼儿园或班级有的材料一放就是一、二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材料缺少经常性的更新和变化不能使孩子产生兴奋情绪和操作的欲望,也就谈不上主动参与活动了。
2.活动材料只注重美观,操作性不强。
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设计的操作活动材料只注意外形的美观和情节性而做得很复杂,不便于幼儿操作,甚至忽视了材料中干扰幼儿的不利因素,这样的操作活动材料也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3.材料提供无层次性,满足不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
不少教师提供的材料往往是“一刀切”,整个操作活动材料都一样,或者材料不一样,但体现的要求同一层次。有的幼儿能很快理解新活动的玩法,积极投入到操作过程中去,而有的幼儿则感到困难,甚至无从下手。
4.操作活动材料过多,目的性不明确,不利于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
活动区材料投放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但是,投放的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幼儿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但也容易让幼儿分心,不能专一地进行活动。
5.废旧物品和一物多用的材料较少,对部分操作材料的教育价值挖掘不够。
老师现在就知道要引导幼儿废物利用,但是老师在废旧材料的投放中具有盲目性,只是随便投放,孩子不会利用,最后只能当作垃圾丢弃。
(三)幼儿的进区常规没有得到有效培养
如今,老师都知道孩子的常规培养很重要,经常会花心思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有些老师喜欢当严格的领导者、控制者,要孩子这个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只能“我说你做”。一学期、一年或三年下来,老师还说时间白白浪费了,孩子的常规还是“不好,”原因在哪,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应对策略
(一)幼儿自主选择,教师随机指导
《宝安区幼儿园教学教学指引》清楚地告诉我们,重点区域指导的原则是:幼儿操作在前,教师指导在后,即幼儿应先运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观察孩子、给与适当的指导。进区过程中,教师不必要求幼儿一定要完成什么任务,而是重视活动过程中,幼儿是否能运用已有经验与技能进行新的探索活动,活跃其思维发展,加强想象与创造力的开拓。在此过程中,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应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
例如:大班在开展区域美术活动粘贴《花瓶》中,能力强的孩子进区后可自由结伴选择材料开始制作,老师应把提高幼儿的表现欲望放在首位,引导他们逐步学会讨论制作的主题,协商分工与合作,以及如何分配材料与工具等,指导他们粘贴或画出不同样式的花瓶,配上不同种类的花,共同协商画面构图、组合与布局,然后添画其它东西和背景,启发他们分享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力一般的孩子可安排进行个别指导,鼓励他们互相观摩、互相启发学习,大胆尝试。可以让他们部分模仿局部,然后进行自己的拼贴。能力较弱的孩子(完全不会模范、困难较多或不敢动手的孩子),教师可在区域活动中组织小组活动,引导他们重现已有生活经验或介绍如何观察、理解花瓶的画法和如何利用材料剪出、并粘贴,老师要针对所学技能给予较多的训练指导。但是,在这段时间内教师要注意做到:集中时间要短,重难点要突出,运用多种手段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他们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帮助幼儿学会学习。
(二)合理开发和投放区域美术活动的材料
可供选择的操作材料的多少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活动能力的发展。为幼儿提供便于操作、安全可靠的工具、新颖的材料,给幼儿充分实践的机会和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是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
根据区域的特性配备各种形式、数量充足的材料,让幼儿有选择的机会。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幼儿的年龄、能力及兴趣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如美工区内可以细化手工区、绘画区和拓印区等,在手工区投放剪刀、纸、布、毛线、彩泥、染料、胶水等;在绘画区投放铅笔、毛笔、水彩笔、油画棒、绘画纸、颜料、写生板等。在拓印区投放蔬菜(截面)、水果(截面)、植物茎叶、玩具(如小花片)、硬币、印章等实物。也可以根据主题需要,投放与主题有关的美术材料:如主题《叶子鸟》中,可以收集各种各样的叶子,供孩子粘贴树叶画,主题《水果蔬菜》中,收集各类水果蔬菜,利用水果、蔬菜的截面进行拓印,能力好的孩子还能发现不同颜色植物的汁可以配置出我们需要的颜色,供作画时使用。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因此,幼儿、家长、老师可以一起共同收集生活中可用与美术创作的自然物材料——瓜子壳、开心果壳、、松果、鸡蛋壳、彩色木屑、各种种子、绒线、布屑、麦秆、树叶、方便面碗、纸盆、各类盒子、广告宣传册、杂志等可利用材料,进行大胆、自主地创作。如“树叶贴画”/图片、种子贴画”/图片、房子”/图片等,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幼儿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孩子们在自由空间中自主地进行着创作,体验到了生活中美的元素。不断丰富区域材料,才能增强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满足幼儿的需要。
当然,教师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熟悉认识美工区中的材料并知道材料的使用方法,避免幼儿被众多的环境和材料吸引,盲目选择乱拿乱放,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区域活动常规习惯
区域常规的好坏,直接就影响到区域学习活动的质量。因此,在实施区域美术活动中,根据幼儿园的组织模式,场地的条件、幼儿数量以及实施的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如:区域规则应内化成幼儿自觉的行为,才会更加有约束力。在创设好活动区之后,老师可以先不设立进区标志和规则。而是让幼儿自己自由地玩,出现问题后就组织幼儿讨论怎样解决问题。如:人多拥挤怎么办?材料如何使用和分配?等等。幼儿很快提出了建议如:限定人数。设立进区标志。玩具少时轮流玩等等。在规则建立的过程中幼儿逐渐从内心认可了规则的作用,自觉地遵守规则。如:发现谁没插进区卡就在区里玩,小朋友就会阻止说:没有插卡不能在里面玩。幼儿同伴之间能够形成一种评价标准,互相约束,内化了的规则才能更加有效地约束幼儿的不恰当行为。
区域小组学习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活动。在区域小组学习活动中孩子正是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在各种区域活动中幼儿自觉、自动、自由而快乐地学习着。通过美术活动区域小组学习,引发幼儿自主能动的参与美术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对美的敏感性,提升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欣赏美,表现美展示童真,创造另一番美丽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