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什么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节是用公历来计算节日的吗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位置划定的,属于阳历的范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0度,以春分时为0度,清明时为15度,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创,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之一。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二十四节气中大部分是反映气候的,如表示温度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表示降水和水气凝结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其他的节气则是反映物候现象和农事活动的。如“惊蛰”表示地下的小动物开始出土活动。“清明”表示草木繁茂,天气晴朗。“小满”表示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芒种”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