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实生活角度来看,体制内和体制外最大的不同,不在于薪资高低,不在于稳定程度,而恰恰是在于人情味。
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永远都是利润,体制内单位不一样,尤其是党政机关,除了追求工作效率之外,也追求人的价值实现,以及社会的正面评价。
人与人之间,无论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到底是远是近,但真的遇到危难时刻,领导和同事们一定都会伸手救援。机关里的领导和同事,都有一种“战友”情谊。这种情谊是通过单位和职位作为载体来实现的,可以延续非常长的时间。
在企业,员工生了大病,可能单位会给一笔慰问金,然后将员工辞退。而在党政机关,人情味就颇为浓厚了。
四年前,我们当地有一位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很高,通过竞争考试,从检察系统考到了团委任副职。刚去了团委不久,一岁多的儿子查出血液病,几乎是绝症。这个消息出去了之后,来自四面八方单位都组织了爱心捐款,都是不记名的,而且在网络筹款平台上,大家也都纷纷捐款,不留姓名。光是这些体制内的人,给孩子的捐款就超过了百万。
值得一提的是,给他捐款最多的是他原来的就职单位,检察院。他的分管领导,一位副检察长,在听到消息的第二天就给他捐了两万块钱。
这位年轻父亲和妻子几乎两年未上班,在北京给孩子治病,期间工资未停,职务保留。后来孩子病情稳定住了,他回来上班,领导本来就比较欣赏他,把他调整到一个非常不错的单位任二把手。
举这个栗子,并不是想说体制内的人都多么多么圣母多么多么善良,而是想说,体制内的单位,真的会让人有一种可以依靠的感觉。尤其是遇到了困难,无论公事还是私事,领导基本上都会帮忙。
“有困难,找组织”,这句话不是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