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廷的天文历法有哪些记载?

2025-04-15 02:09:0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拜占廷最具盛名的天文学家是4世纪下半期拜占廷数学、天文学家塞奥(·~380年),他是当时地中海世界最著名的大学者,曾注释了托勒密的《天文学大全》,并对这部古典天文学的集大成著作的后半部进行补充。他还在仔细研究托氏理论的基础上,准确计算出364年两度发生的日食和月食。

为了计算天体运动,塞奥整理注释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等著作,使这些极富价值的作品得以保存,它后来成为伊斯兰学者转译为阿拉伯文的古典几何“九大行星”图(现存罗马国家图书馆的9世纪拜占廷古籍插图)。学珍贵文本的主要依据。塞奥能受到学术界普遍的尊崇,还在于他培养了—大批学者,其中包括他的女儿海帕提娅,她被认为是拜占廷历史上最出名的女学者。

在天文学领域,拜占廷人仍视2世纪的亚历山大天文学家托勒密的理论为最高权威,其“地心说”仍然在拜占廷学术界流行。他们十分重视古代希腊罗马的天文知识,注重学习古典天文学理论。

自4世纪以后,拜占廷人翻译注释了许多古代天文学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晚期罗马帝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帕珀斯(·~320年)的《天文学大全注释》,该书依据托勒密(130~175年)天文学理论分析天体运行,准确地预测了发生在320年10月18日的日环食。如同在古希腊也出现过“日心说”一样,拜占廷学者也对托氏理论提出挑战,但托勒密的理论并未被推翻。对于日环食现象,拜占廷天文学家进行了正确的说明,他们还基本正确地解释了闪电雷鸣与暴风雨的关系,但是,对异常天象和自然灾害还没能有科学的解释,而常常将这些现象解释为来自上天的警告和对人类罪孽的惩罚。

拜占廷天文学的发展是从对包括托勒密在内的古代天文学家著作进行翻译注释开始的。令人费解的是,拜占廷人在翻译古代天文学作品时特别关注方法而不重视理论,特别注意研究星图和观测工具,而缺乏对天象生成道理的探讨。托勒密的地心说宇宙体系论和以所谓均轮及本轮圆周运动解释天体运动的理论,对拜占廷人来说既显得深奥难懂,难以理解,又没有实用价值,因此并未引起拜占廷的重视,反而遭到他们的轻视。而托勒密所绘制的星图却受到拜占廷人格外的青睐,拜占廷天文学家塞奥在翻译托氏著作时专门为该星图撰写大、小《注释》两部书。许多拜占廷天文学家也非常喜欢绘制星图,以至于今天拜占廷学家们仍然为拜占廷时代保留的大量星图感到惊异。除了星图外,太阳运行图、星辰目录等也非常受欢迎,它们的作者既有古代希腊罗马时代的人物,也有古代波斯或两河流域的居民。

拜占廷形形色色的天体运行图和星图之所以非常受欢迎,是因为它们是计算复活节等宗教节日的准确日期以及确定日常生活的计时标准,从而完善拜占廷历法体系。拜占廷人根据太阳运行图和月亮周期表,制定了太阴历和太阳历结合的532年大历法周期,他们还根据日晷记录分割白昼,根据星表记录分割夜晚,将每昼夜划分为12个时辰,太阳升起时为第一时辰,依此类推。为了计算更小的时间单位,拜占廷人使用日晷和滴漏设置,将每个时辰划分为5份,又将每份划分为4秒,再分每秒为12瞬间。通常,他们按罗马人的传统,将每昼夜1/3的时间作为夜晚,其他2/3作为白天。

“九大行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