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规范答题习惯

2025-04-14 10:51:0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 我们作为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平时批改学生作业或试卷时可能常常会为学生杂乱的解题而烦恼,同时也为他们因解答的不规范导致失分而感到惋惜。其实,在我们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在解答物理问题时会出现解答过程混乱,逻辑性差,书写不规范的情况。那么,学生有无良好的规范答题习惯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是否是无伤大雅之事呢?实则不然,学生有无规范答题习惯在很多时候会直接关系到学生成绩的好坏。那么该如何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呢,我从自身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发现和对此类问题的总结出发,就学生在解答物理问题过程的规范性谈几点浅见。 找出学生解题过程中不能规范答题的原因 在平时批改学生作业或试卷时,通过对学生解题过程的分析及总结,我发现学生解题过程中表述不规范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对知识点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二是不能很好的把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三是对题目的意思吃不透,不能很好的从题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如一试卷上的一题,一箱子重200n,放在水平地面上,小小用100n的力竖直向上提箱子。问:(1)箱子受到的合力为多少?(2)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对于第(1)个问题的解答,很多学生都出现f合=g-f拉=200n-100n=100n的答案,这就说明学生对题目吃不透,只是单纯的想到两个力,而没有进一步思考到还存在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没有理解到箱子此时受平衡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所受合力为零。而对于第(2)问的解答,则有f压=g=200n之答案,总认为压力就等于重力,而没有理解求压力应从相互作用力的知识着眼,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应和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此时支持力变小,压力也应该随之变小。这就说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不能很好的应用所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像这种不规范的答题情况时有出现。 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解题习惯 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原因,作出相对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规范答题习惯。要对学生规范答题进行培养,第一,要求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课堂中必须把每一个知识点讲细讲透,我们要不断的寻找较为适合学生理解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为轻松、全面、透彻的理解知识;如,讲到平衡力知识时,我们应让学生尽可能的作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再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找出其中的平衡力,这样学生答题的规范性也就会大大提高。第二,在练习的讲解中,尽量做到详细到位、逻辑性强、语言规范精练。如某试卷中一题目,一辆客车载着乘客在公路上行驶,突然前方的路边窜出一只狗,司机马上紧急刹车,问:车上的乘客会有什么反应,并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这题第一问很好作答,关键就是第二个问,作答时我们不能就简单的说这是由于惯性的原因,应解释清楚到位:乘客和车一起向前运动,车突然刹车,乘客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有的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会向前倾。第三,在复习时,要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归纳与连贯,让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能够规范化,系统化。这样,学生在解题时,对知识的应用就更熟练,从而使学生解答过程中逻辑性更强,答案更为规范。如复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们应结合平衡力进行,这样将会更加有效。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不一定正确。对于学生规范答题这一方面的培养,要做的工作还非常多,探索的路还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