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掌祭祀礼仪,外交,教育,科举等, 相当于于外交部长加教育部长加中央办公厅主任等, 那时没现在分的那么细。 尚书,中国古代官职名。战国、秦朝开始设置,又称掌书, 尚为执掌之意,为少府属官,掌章奏文书,职位很低。汉武帝时, 将其改组为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改尚书令为中书谒者令, 逐渐以尚书代替外朝来决策大政。汉成帝设尚书四人,分曹办事, 至东汉,设置尚书台,领尚书诸曹分判章奏,后治事益多, 或设八曹,或设六曹。杜佑撰《通典·职官四》:“后汉, 众务悉归尚书,三公但受成事而已。” 隋朝设立尚书省,成为集中执行政令的机构,辖六部, 已经不再是决策机关。五代、宋朝沿袭该制度。 元朝尚书省时置时废,成为专门敛财的机关,与前代不同。明朝、 清朝不设三省,尚书省遂废。不过,清朝六部主官亦称尚书。
官职大体相当于现在的一部之长。六部按照职权分就是:吏部、户部、兵部、工部、刑部、礼部。现在的政府机构职能已经细化了,对应古代六部大体为:
兵部=国防部+国安部
刑部=公安部+司法部+监察部
吏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户部=财政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
礼部=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
工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
职能多有交叉大概如此。
另外,六部之上尚有3省,类似于国务院的存在。
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