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环境不同,在德国,随处可以看到正在阅读的人,车站、咖啡馆和草坪,这不仅局限于校园,而是任何场所,似乎每个人的背包里都有一两本书,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拿出来读读。但德国人更喜欢纸质图书,有两点原因:一是喜欢纸质图书拿在手上的感觉,更为传统和真实;二是电子图书价格并不比纸质图书价格便宜很多。他们还认为真正的阅读源自于书,而非实时消息,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不是阅读那些无用的、八卦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
德国人更喜欢阅读的是一些有深度、值得思考、震撼精神世界的文学作品,以2013年最受好评的6本书为例:《波比和流浪汉:一只改变我生命的猫》;《战争小孩打破沉默》;《漫漫自由路》;《病愈密码:六分钟病愈方法》;《百岁老人跷家去》;《狐狸谷》。读书应该是德国除了足球之外的,几乎全民都喜欢的一件事,无论男女老少,达到了平民阅读,他们认为读书可以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他们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想法,促使他们不断的阅读。
此外,德国人认为,阅读关乎国家未来,经常性大量的阅读,能够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读书技巧,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除了家长和学校的督促,政府也把阅读视为一项儿童启蒙的社会工程。5年级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张赠券,免费在图书馆领取一本书。德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书籍的兴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玩具就是图书。父母还会在每天睡前为他们读书或和他们一起阅读。
德国的小学生每天上课时间并不多,通常中午或下午2点左右就放学了,而图书馆会在课余时间为他们举办各种朗读活动。中学时代老师会布置主题性作业,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材料书籍以便完成作业。几乎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有书架,或设在书房,或摆放于客厅,似乎成为了家里的一件装饰,但很多德国人的书架上的书,他们几乎全部都阅读过。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一百多册。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因为中国的人太多了,不好管制,还有就是,并不是说现在中国人都是知识水平很高的。百岁老人跷家去》;《狐狸谷》。
读书应该是德国除了足球之外的,几乎全民都喜欢的一件事,无论男女老少,达到了平民阅读,他们认为读书可以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他们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想法,促使他们不断的阅读。
1、阅读习惯的丢失书出版了,凭多年的阅读经验,自认为还是本可以读的书。销售时,才知道一个事实:大部分中国成年人已不阅读纸质图书了。有一项统计,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全民阅读调查,2013年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仅有4.5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俄罗斯55本、以色列64本。
这个4.5本大约要把学生读的课本也平均进去,而成年人只是被平均了。另有媒体报道,2013年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这个可以看作成年人的阅读值,许多人一年不翻书了。
读书应该是德国除了足球之外的,几乎全民都喜欢的一件事,无论男女老少,达到了平民阅读,他们认为读书可以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他们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想法,促使他们不断的阅读。
主要是德国人的素养都比较高,他们提倡每个人都要读书,在中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读书的意识的。
主要的原因是丢失了阅读习惯、麻木了探索本能、放弃了读书快乐。当你花费几十元买电影票时,想到浮躁、焦虑、危机感了吗?当你买数千元的机票去旅游时,想到浮躁、焦虑、危机感了吗?
为什么捧起一本薄薄的书时,这些理由就全来了?因为读书实在不能为我们带来什么了。书中所引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早已跑出了意识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