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氨基酸是非常小的分子结构,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20种,都是直接食物摄取获得,或者在各种体内循环中经过酶催化获得。氨基酸“连”在一起形成了肽链,肽链经过“加工”后具有了功能,才被称作蛋白质;
“核蛋白”是广泛存在于细胞核内的一种由蛋白质和核酸共同组成的一种结合/复合类蛋白质,其主要生物学活性作用是对蛋白质的定向和定位作用,与氨基酸合成没任何关系;
震荡只会加速蛋白质的水解或者让其中一些链断裂,算是分解的范畴,不能算是变性的范畴;
人体消化道吸收的时候是把蛋白质分解成只有几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进行吸收,或者直接吸收游离的氨基酸,营养流失谈不上;
蛋白质只有受到超过其承受范围的热/冷/酸/碱/辐射等情况会造成其变性,我们的饮食中,是否变性和吸收度还是有所关系的,比如生鸡蛋的吸收不好,变性后反而更好吸收;会引起核蛋白变性的主要因素只有热和碱;
非要说蛋白质怕“拍”,只能说我们分子生物学试验中所用到的蛋白怕拍,因为我们要用到这些蛋白质的性质啊,拍散了我们就没的搞了,不过“拍”这个动作,怎么做呢...;
综上所述,大众生活中的蛋白质怕拍纯属谣言。可转发500次,然后,嗯嗯。
以上
以上说法纯属脑残。首先,蛋白质在烹饪的时候肯定会受热变性。即使你吃生肉,进入消化道后,在胃里受到盐酸作用也会变性。所以肉馅加工过程中让蛋白质保持功能毫无意义。其次,人体吸收的是氨基酸,然后自己合成蛋白质,而不是直接吸收蛋白质。最后,我压根没听说过“核蛋白”这种东西。所以,这种小学生写的东西,你就别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