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
1.鉴赏艺术作品,显然离不开注意的心理功能。艺术鉴赏的最初阶段。就需要鉴赏主体的整个心理机制进入-种特殊的审美注意或审美期待状态,从日常生活的意识状态进入到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状态之中,使主体从实用功利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
2.在艺术鉴赏中,注意这个心理功能还有另外-个重要作用,这就是把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要素指向并集中于某-特定的艺术作品,并且保持相当-段时间的注意稳定性。
(二)感知
1.艺术鉴赏心理是以感知为基础的,它包含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
2.艺术鉴赏活动的真正开始是感知艺术作品。艺术作品首先是以特殊的感性形象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艺术之所以区分为视觉艺术(如绘画)、听觉艺术(如音乐)和视听艺术(如电影),正是由于这些艺术门类采用了不同的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因而作用于人们不同的感觉器官。
审美感知在表面上是迅速地和直觉地完成的,但它却是人的-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在感知的后面潜藏着鉴赏主体的全部生活经验,还有着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积极参与。
(三)联想
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等。
联想在审美心理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联想,不仅使得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而且能使感知的形象内容更加丰富深刻,从而使艺术鉴赏活动不只是停留在对艺术作品感性形式的直接感受上,而且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感性形式中蕴含的更为内在的意义。音乐欣赏中,联想这-心理活动大量存在。
艺术鉴赏中的联想必须以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作为依据,不能离开作品的内容和情绪。这种联想应当是在作品的启发下。针对艺术形象而进行。
(四)想象
艺术创作不能离开想象,艺术鉴赏离开了想象,也同样无法进行。想象可以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两种类型。艺术鉴赏活动以再造想象为主,同时也包含有-定的创造想象。
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想象与艺术创作活动中的想象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想象。二者都是飞跃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变化无穷,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前者又必须在后者的基础上进行。鉴赏主体的想象必须以艺术作品为依据,只能在作品规定的范围和情境中驰骋想象,艺术作品对鉴赏活动的想象起着规定、引导和制约的作用。
(五)情感
艺术鉴赏中,情感作为-种审美心理因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强烈的情感体验,正是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与道德意识活动的人为显著的特点。
艺术鉴赏活动中,情感总是以注意和感知作为基础。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总是针对特定的对象而产生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情感,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触景生情,在艺术鉴赏中也有这种情形。
艺术鉴赏中的情感又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方面,联想和想象常常受到鉴赏主体情感的影响;另-方面,这种联想和想象又会进-步强化和深化情感。因此,鉴赏中的联想与想象总是以情感作为中介的。
(六)理解
艺术鉴赏心理中的理解因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广泛渗透在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动中,构成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因此,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不同于通常的逻辑思维,而是往往表现为-种似乎是不经思索直接达到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
艺术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至少有以下三层含义:
首先,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其次,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最后,对于每-部艺术作品内在意蕴和深刻哲理的认识。更不能脱离理解因素。
艺术鉴赏流程是艺术鉴赏活动的全面展开,是接受者由外及内、由浅入深地感知、体验、理解艺术作品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活跃着多种审美心理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环节。
(1)直觉与感知。艺术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外在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直观感受。①审美直觉是整个鉴赏活动的开始,它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的一种不假思索的直接迅捷的把握,体现为对形式美的敏锐感受和对审美意蕴的瞬间领悟的浑然一体。②审美感知,是审美主体调动视觉、听觉等相应的感觉器官对艺术作品实现感性掌握。审美感知的敏锐、细腻、丰富,为艺术鉴赏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审美感知不仅与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相联系,而且已经开始涉及艺术作品的内在审美意义。当然,对审美意蕴的深入发掘,还要待于更多心理要素的积极活动。
(2)体验与想象。审美体验与想象是艺术鉴赏流程的中心环节。①审美体验,是接受者在直觉与感知的基础上,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艺术作品的规定情境,融进艺术作品的形象世界,同艺术作品交融为一的特殊心理状态。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使审美愉悦逐渐生成。②审美想象,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将原有记忆表象重新化合,以构成新的审美意象的积极心理活动。在审美体验中,想象与联想最为活跃。
(3)理解与创造。理解与创造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达到的一个更高的阶段,通过更高层次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实现主体与客体的浑然合一,发生共鸣与顿悟,使鉴赏者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获得一种精神人格层次的审美愉悦,完成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的超越。①审美理解,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意蕴、特色、意义、价值等的理性认知。理解是艺术鉴赏审美心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感性的形式和生动的形象,而且还有内在的寓意和深刻的意蕴,并且常常具有多义性与朦胧性的特点,多事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因此,在艺术鉴赏中必然是情感体验与欣赏判断的结合、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结合。②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再创造实际上贯穿于审美直觉、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想象、审美理解等心理要素的积极活动之中。接受者的再创造,突出体现在对艺术作品形象体系的补充、完善、变异以及对艺术作品审美意蕴的丰富、引申、发展这两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