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不等于打击教育
对于挫折教育,很多家长都有个误区,就是认为孩子要多多打击,敲打才能成才。所以,经常会出现,家长一发现孩子放学没有写作业就会声色俱厉的指责孩子没有自控能力,态度不端正,考试成绩不理想了,就大打出手,责怪孩子没出息,没有上进心,家长认为这么做就是增强他们的心里承受力,提高抗压能力。
这所谓的击打教育,完全就是毁灭孩子的自尊心,跟挫折教育是两种概念。
挫折教育不是故意制造挫折有时候家长觉得孩子因为吃穿不愁,认为在社会上会很难适应,就刻意制造一些氛围让孩子提前吃吃苦头,但是选择的方式往往很低端,不是冷嘲热讽,就是语言贬损一番。
家长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有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的精神,但是我们应该给他们的是内心的勇气,不是心理上压力。
学习成绩的下降,老师的批评,会让孩子心理产生落差,这个时候是开导孩子,让他们产生斗志,不要过于悲观。学习上的落差会考验孩子心理承受力,家长要及时做好疏导和调节。
小孩子的世界真的会因为好朋友不跟自己好了,或者背后说自己坏话而伤心,心思细腻的孩子就会对社交产生困惑,对周围的人产生不信任感,家长不要忽视这种情绪,如果孩子能因此建立这种抗挫能力,那会是个面对困难依然充满乐观精神的孩子。
抗挫的培养也就是一种情感的发泄,家长在疏导的时候,尽量让孩子把心里的问题吐露出来,然后一起探讨,向他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也就是倾诉和理解,而家长只需要做到心平气和的去聊天就可以了。
我觉得孩子的成长都有他一定的规律,而且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使用挫折教育可能会让一部分孩子快速成长,但这绝对不是100%的方法
适当使用挫折教育,是可以让孩子快速成长的,因为只有孩子经历了挫折,孩子才会长大,也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我觉得是不能的。过度使用挫折教育可能还会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觉得自我价值低,产生自卑心理等,还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