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切勿允许人民币一次性大幅贬值,坚决维持汇率预期稳定。
亚洲金融危机之时,海外观点认为人民币应当贬值,否则中国经济将面临灭顶之灾,但朱镕基总理在多方权衡之下,仍做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阻挡了金融危机传导至香港甚至全中国,防止由于羊群效应导致汇率非理性大幅波动,当前确保人民币稳定是当务之急。
第二,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才是最终出路。
国有企业改革、房地产市场化、银行体制改革以及加入WTO,其后十多年,中国都在享受当时改革创造的红利。
第三,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对经济下滑理所当然。
第四,加大央行政策透明性,增强与市场交流。
中国决策层应和海外决策者和投资者积极沟通,以增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决策层信心。政策者与投资者良性互动,能够形成合力,降低干预成本,否则恐怕适得其反。
第五,打造本土有影响力的金融智库。
未来果断出手打消贬值预期是短期必要,而打造国际化、有影响力的智库是长期来看打造国家软实力的努力方向。
归纳起来,企业危机防范预案至少包含三大类:
一、 自然灾害防范预案。
这可以在当地政府安监部门指导下建立。当然这类预案有很强的企业特点。比如说,火灾防范预案,不同的厂房、不同的办公楼、不同的办公室预案各不相同。这类预案必须结合地形地貌、厂房结构、人员状况来制订,要具体到每一个车间、每一个办公室,并将逃生路线制图上墙。
二、 行业危机防范预案。
这类预案大多集中在产品质量事故或服务投诉纠纷上面。企业必须事先公布产品质量标准和问题产品修、换、退标准,员工遵循企业规定和顾客沟通,并拥有现场灵活处置权力,是防范冲突升级的最佳选择。对服务投诉授权现场员工第一时间解决,万一协商不果,企业内部必须有快速反应通道,不要让顾客长时间等候,否则,只会导致矛盾升级。企业将过往投诉处理情况进行分类整理,据此制订各种应对预案,让员工遇事有遵循准则,就不会惊慌失措了。
三、 企业内部危机防范预案。
劳资冲突、员工伤亡、员工心理恐慌等更多体现为企业的内部危机。内部危机预案要从好处着眼、从坏处着想。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倡导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尊重员工、以人为本:这些是防范内部危机的最好预案。老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危机管理就是防范万一出现危机怎么办。因此,万一发生了劳资纠纷怎么处理,万一出现了伤亡事故,怎么救助或抚恤,出现了员工心理恐慌,怎么疏导,企业都需要制订处理预案。
当然,外部危机也可能导致员工心理恐慌。如全国性的疫情、地区性的灾难、企业门前的惨案,或者多数员工家乡的灾荒等等也可能导致员工心理恐慌。这就需要企业在平时加强危机意识教育,增强员工应对危机的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
总之,人类应对危机的经验表明:危机可控、危机可防,危机可化,危机可转。制订危机防范预案,并且责任落实到人,我们就能有备无患。即使危机不幸发生了,我们应对有序,就不会惊慌失措。处置得当,我们就能有惊无险。
如果没有危机预案,万一处置者应对不当,或出言不逊,惹怒众人,则无异于火上浇油,如果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企业因此倒闭也并非天方夜谭。
事实上,不少伟大的企业,并非没有发生危机,而是发生危机后的应变能力,让这类伟大企业愈挫愈战、愈战愈勇。这就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志,并不是他生不生病,而是生病以后,他的抵抗能力及恢复能力。
中小企业发生危机并不可怕,危机也许就是你成长的转机。特别是一帆风顺的企业,危机也是企业成长途中必经的坎。
因此,中小企业的危机管理,请从制订危机防范预案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