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不是一个城市。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
东吴包括我国现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省的完整地区,以及江苏、广西、安徽、湖北省和重庆、上海市、还包括现今越南的北部地区。
扩展资料:
据《晋阳秋》记载,孙吴在公元280年(天纪四年),设4州,43个郡,313个县。而据陈健梅的统计,孙吴在公元280年灭亡时共领有4州、45郡、2都尉、1典农校尉、2属国及328县。
“吴”作为地理概念本来是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封建时代常被用作爵位、国号的名称。
孙坚为汉末吴郡富春人,因军功积累一直做到长沙太守。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向江东发展,公元196年,东汉朝廷封孙策为“吴侯”。孙策死后,其弟孙权接掌兵权。公元220年,曹魏建立,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就以“吴”为国号。
为区别于前12世纪至春秋战国之际存在的诸侯国吴国,以及五代时期杨行密建立的吴国,史学界一般在前面加上统治者的姓氏称之为孙吴。因其居于三国之东,而有东吴之称。从中原看,孙吴地处长江之外,故有时其统治地域也称江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吴
东吴,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国家,管辖范围大致包括:安徽和江苏的长江以南,浙江、福建、广东、湖北、湖南一直到广西等地。东吴的首都一开始定在苏州,后迁到现在的南京。
东吴是一个政权名称,都城在今天的南京
东吴国土面积在三国中仅次于曹魏。起初建都于吴郡(今江苏苏州),后筑石头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国都在今天的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