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窑瓷器上承成化、弘治,下启嘉靖、万历,开始转变前朝纤细、精雅的风格。在制作上,由于大件器的增多,趋向于厚重而粗糙。器物虽然多样化,但除了素三彩为这一时期颇负盛名的品种外,其他各类制品在质量上很少有超过永乐、宣德或成化水平的。
青花瓷器
正德朝的官窑青花瓷胎体较厚重。大型立器胎厚欠精细,有的甚至出现缝隙;釉面肥厚光润,白中闪青或闪灰。青花料有的使用“平等青”,颜色清淡闪灰;有的使用“石子青”,颜色浓艳闪灰。正德后期开始使用“回青”,颜色浓艳闪紫,用双钩平涂技法绘画。常用纹饰有海兽波涛、翼龙、云龙凤、龙穿花、凤穿花朵云、双狮戏球、仕女婴戏、缠枝番莲、缠枝牡丹、山石牡丹、灵芝、孔雀、八宝,八仙、钱纹、回纹等。用呈色浓艳的青花料绘画纹饰的瓷器,其纹饰往往仿宣德瓷的画意。正德时期的婴戏纹很多,同时,以阿拉伯文字装饰器物是正德瓷器的又一大特点。
正德官窑青花造型十分丰富,大件产品相对多起来,除常见的碗、盘、瓶、罐、炉、烛台、壶等,绣墩、笔架、多层套盒、花插插屏、石榴形小罐、八方罐等均为正德时创新的造型。
造型中最具时代特征的是“正德碗”,其特征是口微外撇,从口沿至足渐收敛,碗壁弧度大而深,圈足,又名“宫碗”、“宫式碗”。立器比较厚重,接胎痕迹明显。瓶、觚类瓷胫部外撇后下收,像加厚一块,而正德之前的瓶、觚类瓷器胫部只外撇不内收。碗盘圈足稍高,直立或外撒,盘塌底。大件器增多,大罐、大葫芦瓶渐多且出现了作为坐器的绣墩。
正德时期官窑款写得很工整,排列稍显松散,六字或四字款都有。正德的“德”字和宣德的“德”字一样,“心”字上没有一横,呈“德”状。正德民窑青花瓷胎体坚致但不够细密,白中闪灰,有孔洞缝隙及黑点。青花颜色浅淡闪灰,具晕散,多双钩平涂,纹饰草率、随便,但不乏佳作。
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