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气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有什么建议学习的东西

2025-04-05 17:47:1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专业方向: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永远都是学多用少,有一个很通用的二八定律,用20%的知识解决80%的问题。有些课程可能之后永远都不会再用到。对于笔者个人而言,像模电数电这两门课,大学之后,我也就在考注电的时候再遇见过一次而已。那学习的意义是什么:1. 功利地来讲,为了高绩点,高绩点意味着更大的竞争力;2. 时间的充分利用。既然认真与不认真,时间都一样过,为何不更投入一些,更认真一些,让结果更理想一些;3. 积淀效应,任何知识都不是独立的,往往都会在某些时候被提及或被需要,有过积淀终会让你在一些时候显得游刃有余。人的记忆是会淡化的,我承认,但是认真过和从未走脑子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能力方向:不管你从事何种方向的工作,都会发现,这个社会需要的不止是单纯的专业技能,沟通、讲演、口才、说服、协调、文字等等,这些都需要多去锻炼,以呈现一个更加全面的自己。木桶的容量是有短板效应的,人也一样,你的缺点与优点一样容易被别人记住。在保持专业竞争力的同时,多拓展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如果你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技术或研究人员,那叫优秀;如果你技术过硬的同时,能演讲、擅沟通,扛起领导的角色,带动几个人一起发挥群力,那叫杰出;如果在前面的基础上,还能网罗各方人脉,发挥联动效应,那叫卓越!技术能让你成功走出第一步,但未必能走到头!
有人会说,这些可以进入职场再学。如果面试的时候,另一个人只是专业稍逊色一点,其他方面都很出色,招聘方终归还是有感情分的。我特意提出这一点,是因我曾受益于此。我大学的时候做过教育机构的讲师,有过很多这方面的锻炼。这些经历在我找工作面试时,应对起专业外的东西会相对得心应手一些,我正式签的第一份工作(华北电力设计院),是从上千份简历中一路过关最终综合排名第二,我并不是清华毕业的,却超过了绝大多数清华的毕业生。(小插曲:排第一的是个清华的,但那个人综合能力之强,排我前面心服口服)
执行方面:
所有的事情都得落到执行上,所以切实地为读者写点可操作性强的建议:
1. 认真完成课业任务,这是对专业该有态度,也是对自己的负责。一个常年挂科的人可能有其实的才能,也可能有其他成就,但起码专业上,他的确是个loser。
2. 多去图书馆。这个是相比于网络文章来说的,网络文章包罗万千,太过碎片化,往往只能作为视野的浅拓展,真正知识体系的建立和知识结构的完善,还是需要回归到传统的体系化学习中,图书馆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在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的延展,另一方面最好也多些其他方面的扩充,非专业的内容往往能展现出一个人知识广度方面的人格魅力。
3. 多去接触些非固化内容。可以是社团,可以是相关讲座,可以是实习,可以是兼职等等。这些非固化的内容,一方面是完善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外界的认知,同时结交一些朋友。在这个知识极度膨胀和交融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多的会高效化的获取知识,比如我是电气的,现在我要做电力市场,我需要金融的知识作辅助,从零学起和找一个金融圈的朋友通俗易懂、有的放矢的讲讲与我相关的金融知识,哪个更划算呢?总体来说,任何的付出都不会虚度,不要浪费时光,同时,最好让这种付出更有目的性一点,你会更加出色。
行业认识方面:(注:前面正能量略多,这里是用来泼冷水的,冷静收尾)
电力这个行业比较特殊,所以特地加了这一方面的说明。电力曾经极度垄断加暴利,所以汇聚了相当多的政治色彩,从人员上,有相当多我们口中的关系户。所以有些时候,要有些清晰的认知,哪些事情可行,哪些事情慎行。这是电力行业的历史遗留问题。我当年放弃国网,进了设计院,后来又跳出来,算是个找寻自我的过程吧,有很多感受和经历在这里不细说了,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开专门的话题来讲述。
结合这些年的经历,写了这么多文字,希望可以帮到题主和其他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