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更重要

2025-04-08 20:41: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时代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面对21世纪的教育,朱镕基总理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崇高的道德情操,爱岗敬业,言传身教”、“教师要有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自觉性,要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以后,才能胜任21世纪教育工作的重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人才。
  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很不适应,这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教育思想观念更新比较滞后。不少的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目的意义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还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对教育结果的评价,看重的是学生的分数,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因此在某些地区,某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越演越烈。
  2、对市场经济与教育事业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学校和教师片面地夸大了经济在教育中的作用,一切向“钱”看的现象比较突出,没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将师生传授知识关系演变成了一种买卖关系。
  3、知识更新根不上形势的发展。不少学校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注意力集中在升学上,学校舍不得花钱送老师出去学习,老师舍不得花时间进行教育科研,在教育过程中不会创新,不敢创新,因而知识陈旧,方法落后,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循守旧,桎锢了师生的思想和行为,结果教师成了“教师匠”、学生成了“书呆子”。
  4、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落后。当前我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远远不适应信息技术社会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是学校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设备,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教育者不能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从而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信息技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上述现象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努力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科教兴国的大业。
  二、我校教师队伍状况
  1、我校教师队伍构成简况
  我校是贵州省首家通过省政府、省教委教育督导评估并获优秀等第的高级中学,现有教学班36个,共有教师106人,其中高级教师62人(特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34人,具备合格学历教师比率达90%,中青年教师比率达78.5%,有10人参加国家、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
  2、我校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育理念滞后。教师中“经验型”、“苦干型”较多。能在全省、全区产生一定影响的“创新型”、“科研型”的骨干教师少;青年教师培训缺乏计划和保障,成熟周期较长;部分教师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这些因素,制约着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教师现代教育意识不够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效果不够好。
  (3)教师教育科研活动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不够强。申报承接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太少,教育教学论文撰写面窄,数量少。
(4)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少部分教师对“传道授业”缺乏深层次理解,对教育事业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在各个层次上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三、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对策。
  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全面推进继续教育工程,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我校教师只有积极行动起来,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全面实施创新教育,才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使教师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教好书、育好人。使学校发展跃上新台创,使科教兴国的战略重任得以贯彻落实。
  1、我校教师队伍继续教育工程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1999年印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年-2002年)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两个目标。
  (1)、全员优化目标。力争在五年内,通过多种形式,对我校现有教师轮训一遍,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化,构建以在全省有影响的知名教师为龙头,以地、县、校级教学能手为骨干,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为根基的“金字塔”式的队伍结构。
  (2)骨干教师培养目标。为了配合地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能手”评选,实施“十、百、千”工程的意见》,我校提出在五年内,培养15名省级教学能手、20名地级教学能手、30名校级教学骨干的构想,并力争有2-3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知名教师。
  2、我校教师队伍继续教育工程的内容。
  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继续教育工程的两个目标,制定以骨干教师为重点,面向全体教师的一系列培训计划,其具体内容如下:
  (1)、教师全员岗位培训。
  培训主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技能,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学习技能传授,学生个体正确评价等。通过培训,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成为一名适应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合格的教师。
  (2)骨干教师培训
  培训主要内容有:现代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教育模式研究,学科交叉与综合知识,现代科学与人文知识,教学思想与教育艺术研究,教学科学研究与成果推广,信自技术教育研究与推广等。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与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水平等方面有较大幅度提高,成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排头兵、领头羊,发挥其干带头和示范作用,使其尽快成长为教育教学专家。
(3)青年教师培训
  培训主要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所任学科的常规与课堂教学艺术等。通过培训,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过程,首先做到正确地传授知识,进而做到正确的培养能力,缩短其成长周期。
  3、我校教师队伍继续教育工程的实施办法
  我校在吸取以往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思路,逐步完善继续教育工程实施办法。
  (1)“送出去”。指为教师提供到先进发达地区学习考察的机会,主要做法有:A、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层次的教育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报告会等学术活动;B、组织教师参加全国、省、地骨干教师培训;C、争取与全国一些名校结对子,并定期选派教师到这些学校学习、进修;D、鼓励教师高学历进修,力争在2010年前,使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到一定比例。
  (2)“请进来”。指请校外、区外、省外的专家来我校讲学,传经送宝。
  主要做法有:A、请专家来我校作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现代教育能力培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学术报告,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B、为教师搭桥牵线,让教师与专家拜师结对,特别要求青年教师必须与校内、外骨干教师或专家结对,拜师学艺;C、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逐步建立开放式教育网络,使教师从教育网络中接受全国一流水平的教育专家的培训。
  (3)“练技能”。指的是组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从学校、教师的工作实际出发,以教育教学实践为主阵,按需施训。主要培训内容有:实施和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的能力;命题、分析试卷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编写教案、计划、总结的能力;进行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的能力。班级管理的能力等。在培训的方式上,可灵活多样,除理论培训,还采用竞赛、论文评比、公开课、观摩课、研讨会和报告会等形式,使教育教学技能训练活动丰富多采。
  (4)“重教研”。指的是引导广大教师走“创新型”、“科研型”之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主要做法有:A、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B、进行教育科研方法普及培训,使教师逐步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实施步骤和方法;C、注重教育科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日常教研活动;申报、承接全国、省、地级科研课题,参加重大教改项目研究工作;D、办好《铜中教育》教研刊物,为教职工提供研讨、争鸣、论理的机会。兴起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
  (5)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主要做法有:A、兴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大楼,装配先进的计算机室6间、多媒体音像室2间、电子备课室1间、演播室1间等,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供物质条件;B、在计算机初级培训基础上,进行计算机中级培训,使教师掌握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学会自制CAI课件;C、继续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作好中期结题准备。
  (6)开展师德培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理论水平。铸师魂、修师德、树师表、以良好师德回报人民,回报社会。
  4、我校教师队伍继续教育工程的保障措施。
  (1)转变观念,营造氛围。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新角度,新观念来认识和思考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律。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具有丰厚的知识底蕴,有学科知识渗透的能力,有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有创造性地吸纳知识的能力,对本专业知识要专深,对非本专业知识要博广,做到“常新常教”、“常教常新”,使教师的知识成为一条流常新、常新常流的小溪。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投身于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洪流中;学校领导班子也应为此营造良好气氛,鼓励教师锐意进取,走科研兴校之路。
  (2)积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根据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在学校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具有活力的激励机制。在人才方面,建立合理流动的人才机制;在分配方面,打破平均主义,实行按岗取酬和优劳优酬;在职务方面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管理机制;在职称方面,实行评聘分开,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总之,鼓励和支持有德有能的教师脱颖而出。
  (3)修订教师教育工作评价体系,并作为重点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同时要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法。
  (4)为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和优良的后勤服务工作,促使他们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