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接受别人的忠告
每个人都可能办错事,说错话,但这并不可怕。可悲的是我们有许多人因害怕丢面子,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面对别人的忠告,仍旧护短遮丑,羞羞答答,吞吞吐吐,结果错上加错。
一个人不论职位高低,有短敢揭短,人们就不觉得你有短;有丑敢亮丑,人们就不觉得你有丑。敢于揭短亮丑,是诚实可靠的表现,不但不会失去面子、失去威信和信任,反而会提高威信,增加影响力。
人在一生中没有犯过错误、或没有过错误的观点或立场是不可能的,就像一个人一辈子从来没有正确过一样,这都是绝对不可能的。人总是在不断地从犯错误到纠正错误再到犯错误,然后再纠正错误,重复不断,循环往复。只有这样,人才能不断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得到发展,从而逐步完善,成为一个比较完美的人。
人犯错误并不可怕,这次错了,吸取教训,可以防止下次再犯错。“吃一堑,长一智”,这句俗语讲得很好。但是,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或坚持某种错误观点而执迷不悟,顽固地不接受他人的意见或劝说,而是我行我素。这种做法讲得文雅一点是刚愎自用,讲得通俗一些就是顽固不化,喜欢钻“牛角尖儿”。
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很多,要接触的新事物也非常多。然而这么多的事情不可能哪一件都做得非常好,或者说不可能什么事情、什么知识都懂,不懂就难免会犯错误。这时,就需要有人来指点我们或者给我们提供好的建议。知心朋友的建议更值得参考。
在我国古代,不管是哪朝哪代,凡是贤明的君主身边必定会有几个或几十个忠诚的大臣或谋士,专门为君王提供建议。成就霸业的君王在建国初期,没有刚愎自用的,否则他也不会霸业有成。不光是君主,一个但凡有所作为的人,都非常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
我国古代人们曾把门下的食客多少作为一个衡量其贤德高下的标尺,这绝非是攀比富贵,而是一个集贤纳策的好方法。战国时期的四大君子: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孟尝君,都曾为自己的君王提供高妙的建议,为君王的治国安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刘备如果没有诸葛亮在身边出谋划策,不要说是三国鼎立,就连是否能立得住脚、扯一面旗都很难说。
当然,在历史上也出现过由于固执、刚愎自用而失败之人。三国时期蜀国的马谡,由于一味顽固“自信”,不接受诸葛亮的建议,而导致了“失街亭”。马谡的失败,给蜀国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虽然事后马谡自己也追悔莫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可这又有什么用呢?世上卖什么药的都有,就是没有卖后悔药的。亡羊补牢的做法意义是不大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国势曾是那么强大,疆土是那么辽阔。但是由于秦二世武断、暴虐的统治,出现了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秦开始衰落,最终被汉所代替。如果秦二世不那么残暴,多接受些忠告,是否能使秦的寿命更长一些呢?
所以说,刚愎自用者的顽固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不肯接受他人意见,对于朋友的规劝或忠告置若罔闻,不仅会使自己头破血流,还会伤害朋友之心。
因为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指出你的错误,提出中肯的建议,提供建议本身就意味着坦诚和信任。如若把良药当做烂草,把忠言当做耳边风,怎能不使朋友伤心呢?
伤心和失望会使你的朋友离你而去。没有武松的本事,却还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做法,不是勇猛,而是愚蠢。明知自己打不过“老虎”,却还要去拿生命做赌注,不是愚蠢是什么呢?
因此,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特别是朋友的忠告更应该虚心听取,“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嘛!奉承的语言我们可以不去理会,但诚恳的忠告却一定要用心去听,特别是在自己有了错误的时候。头撞南墙的滋味并不好受,干吗非得要等到头破血流才罢休呢?
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伟人,不管你是个小职员还是个领导者,都应该养成善于接受他人意见的习惯。但是,这种善于接受意见绝不是无主见地接受,把别人的话当做救命的稻草。就人来说,我们要慎听幼稚轻率者的献策;就事来讲,要慎听那种过激的言论。对于别人的意见,要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之后才能接受。
还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偏听偏信。偏听偏信往往会使你由这个错误走向那个错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有比较、有选择。
固执己见者由于过于“迷信”自己,一味地执迷不悟,有时就难免言行过激,有极端化倾向。他们顽固地“自信”,对其他人的话充耳不闻,但又生怕自己不被人重视,得不到他人的承认。于是,在顽固的“自信力”的支持下,义无反顾地沿着错误道路走下去,过激言行不但没有扭转错误方向,反而加快了失败的到来。
老百姓有句俗话:“听人劝,吃饱饭。”刚愎自用、钻“牛角尖儿”,只会使前面的路越来越窄,越走越走不通,它不是成功之路,而是失败之途。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犯错误,所以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是,如果在犯错后错误的对待错误,那就不对了。
那是一天晚上放学回家,我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一下子坐在沙发上,只听“啪嗒”一声,我一看,原来是电视遥控器掉在地上摔碎了一个角,这下糟了,妈妈知道了肯定会非常生气。我后悔极了。这可怎么办呢?我连忙找了一个地方把遥控器藏好。我到书桌上写起作业,表面上我在写作业,其实心里却忐忑不安。对了!我可以用万能胶把遥控器粘好啊。我站起来去找万能胶。终于找到了万能胶,我赶忙用万能胶把遥控器粘好了。我仔细地看了看,粘的真好,根本发现不了是粘上的。我把粘好的遥控器偷偷的放回了老地方。心里暗暗的庆幸这一下不用再挨妈妈骂。
可是我却不知怎么搞的,心里总是不能平静下来。到底要不要向妈妈坦白呢?向妈妈坦白了她会骂我吗?经过我的再三思考,我决定向妈妈坦白一切,我来到妈妈身边抱歉对妈妈说:“我做错了一件事,你能原谅我吗?”“什么事啊?你又闯什么祸了?”我低下头,把事情的经过给妈妈讲了一遍。我惭愧极了。“呵呵,你个小东西鬼点子可真多。”妈妈笑着说起来。妈妈摸了摸我的头发说“航航,能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又能主动的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好了去写作业吧!妈妈不怪你了。”我见妈妈没有生气,心里如释重负。
通过了这件事让我深深的懂得,无论做错了什么事情都要勇于承认错误。
魏鹏
面对错误
王启元
我犯过很多错误,藏卷子那件事我至今难以忘记。
四年级上学期,我上课总是开小差,英语成绩很差。一单元考试成绩公布了,看到好多同学拿着得A的考卷,我对自己得C的试卷简直恨之入骨。真想把她一把火烧了。
放学后,我不情愿的收起这份讨厌的试卷,闷闷不乐的沿着那条熟悉的小路回家。
回到家,爸爸妈妈都不在,想到他们看到这份试卷失望的样子,想到我可能遭到的训斥和惩罚,我顾不得换鞋就背着书包进了卧室。把试卷取出来塞进了书柜后边。爸爸妈妈这回看不到了。我心里的石头总算放下了。
第二天,我没按照老师要求把改错的试卷交回,老师发信息给爸爸叮嘱父母帮我改错。放学一进家门,我就感觉气氛不对。爸爸让我把试卷拿出来改,我只好撒谎告诉爸爸试卷放在教室了。爸爸二话不说就要带我去学校,我站着不动,眼睛不自觉的向书柜后面瞄。爸爸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伸手就从书柜后面摸出了我那份可怜的试卷。
“这回糟了”!看着爸爸生气的样子我恐惧到了极点,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了。可是,出乎我的预料,爸爸很平静的让我坐下,耐心地说:“正因为成绩差,才要加倍努力,如果选择逃避,不仅会失去改正的机会,还会一错再错,最终虚度了年华。”在爸爸的耐心指导下,我那天很晚才完成了试卷改错,并因没按时交作业而道了嵌。
自从那件事情以后,我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学习成绩有了提高的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掩盖错误逃避问题的做法不但不对,对改进错误不但没有帮助,还会使事情搞的很糟。学习中会遇到困难,只要认真努力,找到好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付之实施,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