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的教育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者必须注意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孩子的学习更多的是凭兴趣,我们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多角度地不断地培养幼儿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实现幼儿的主动性。在美工区引导幼儿折纸《蝴蝶》,我按照幼儿兴趣和动手能力分组,对兴趣一组采用自学的形式,教师在活动区给幼儿提供“蝴蝶”的范例和彩色纸等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自由的探索、发现,并把重点放在幼儿发现、探索的环节,教师只进行随机指导,当幼儿掌握了“蝴蝶”的制作方法,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引导幼儿进行兴趣的延伸:结合幼儿的意愿,或给“蝴蝶”添画漂亮的花纹进行装饰,或组织幼儿举办“蝴蝶展”,进一步深化幼儿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兴趣二组的幼儿,自身对折纸活动并不太感兴趣,教师就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或运用各种形式来萌发孩子初步的兴趣,使其从不喜欢到喜欢,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活动室的环境布置中,添加上五颜六色的折纸“蝴蝶”,或一起参观兴趣一组幼儿的“蝴蝶展”,利用孩子对所喜爱的事物和活动的兴趣,来激发本组幼儿的学习欲望,教师采用示范讲解法、分步教授法进行教授,将重点放在学习折叠的过程中,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这样不但能达到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幼儿积极的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有了对事物和活动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从而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在活动区教学中除了运用以上两种分组形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按性别、动手能力及强弱搭配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更是灵活多样。合理的分组方法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基础条件和必要条件,恰当的教学形式、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方法。
综上所述,每位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并有其独特的个体发展模式和发展进程,在教学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地幼儿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促进每位幼儿的个性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目标。我们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