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繁荣表现之一
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戏曲与民俗文化息息相关。
戏曲繁荣的表现之二
士大夫阶层的参与。明代以后士风颓糜,诸多士大夫放诞佻、狂荡不羁、纵情享受、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清文人还串戏风行。
戏曲繁荣的表现之三
佳作频出。明 高明<琵琶行> 汤显祖<牡丹亭> 清 洪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著名的戏剧家。《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它和《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戏曲繁荣的表现之四
昆曲的风行和京剧的出现。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清朝中后期,各种地方戏都在北京上演。后来,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达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繁荣原因:
基础:戏曲艺术发展到元代已进入到一个成熟的阶段,以关汉卿、王实甫等为代表创作的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典戏曲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明代政治上动荡与繁荣、死亡与新生并存又先后交替。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民阶层的扩大 。与政治经济相联系,明代晚期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晚明文学思潮”。士大夫阶层对之推波助澜,戏曲审美观念的更新。戏曲与民俗文化广泛而紧密的结合
①小说创作繁荣,戏曲丰富多彩 ②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 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景象 ④宣传了民主思想,反对封建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