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识谱视唱能力

2025-04-05 05:21:2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视唱练耳课单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视谱即唱和听觉的训练,但我们不能只从字面上来理解,其实它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 如音准、音程、和弦、节奏、旋律、和声、调式、调性、力度、视谱等等,同时还包括了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达等综合性练习。 有些学生可能认为这门课不好学,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并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对于每位学习音乐的人,都必须具备听音、辨音,识谱、视唱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鉴赏力、记忆力,从而更好地为音乐实践服务。
总的说来,教师在《视唱练耳》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遵守以下教学原则:1.必须保证大量的音乐作品中艺术价值较高的片断或部分作为基本教材。包括世界各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创作音乐、少量的为掌握某种技能编写的练习,以保证学生积累丰富多样风格、韵味的音乐语言。2.要始终坚持音乐基本理论、和声作曲等理论课程同视唱练耳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3.视唱练耳的授课虽然是以集体课为主,但也需要因材施教、个别对待,从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感受能力及表现能力 。
那么,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视唱练耳课的全面认识,端正学习态度
视唱练耳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视唱和音乐听记。视唱是借助于视觉进行视谱的,但更重要的是凭借内心听觉将乐谱中的内容通过人声加以实现,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们往往只是一味的反复模仿,缺乏内心深处对乐谱深刻的剖析和理解,以至于对这门课的真正意义发生了本末倒置的情况;音乐听记在视唱练耳中直接担负着音乐听觉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形式。因此,音乐听记与其他音乐理论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们没有了解视唱练耳课的特殊性和关联性,单纯的认为视唱就是唱谱,听记就是记谱,临时抱佛脚就行,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想要学好视唱练耳,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并通过丰富的知识积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学习,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加强听觉的训练并积极的进行分析
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很多同学容易产生听觉的惰性,认为反复听几遍下来,差不多就行了,没有对所听的乐谱进行积极的分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的去理解音乐的各要素。比如:在学习听记大四六和弦的时候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大三、大六和弦的特征加以概括、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并在大脑中逐渐形成大四六和弦的概念,当再听到大四六和弦的时候,学生的大脑就会迅速的作出发应,这样也会使学生的判断能力逐步加强。
其次,学生不仅在上课的时候要认真练习,课下更要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去积极的训练,因为上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能不能训练好自己对音乐的听觉,除了老师的引导之外,还要看学生自己是否刻苦。同时,视唱练耳课与其它音乐理论课及学生的专业学习都有着密切联系,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进度,所以学生必须具备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的能力。比如说:一条旋律或者一首歌曲,普通人通过反复的听,也能唱得很好;但如果要把旋律准确无误的记下来,那对普通人而言就比较难了,这是因为记谱不仅需要感性的认识,还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基本乐理等音乐专业知识,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不仅要把乐谱记下来,而且还要对音符、曲谱进行综合的分析,看看都包含哪些知识点,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三、要重视对音乐情感的表现
学生们在实际视唱时总是特别注意音准、节奏节拍等基本要素而忽视了对音乐情感的表现。而音乐情感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灵魂,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相联系,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以视唱为例,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视唱,因为,通过有表情的视唱,既能对音乐的各要素进一步了解,又能积累一些音乐语汇;并且要注意音乐中的各种表情记号,音乐中的乐句划分、旋律的强弱以及节拍的律动、表情地运用等都要在视唱中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加强对听觉的训练,注重对音乐情感的培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