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2025-04-13 05:33:2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这句话从古到今争议不断,理解上也是五花八门。
这句话在孔子或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中均没有,而是出自《孟子 梁惠王上》,原句为:“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到底孔子说没说过本身就是个悬案,如果孔子说了,但关于孔子的著作里都没记载,要是没说,难道孟子会瞎编?

暂且不论这句话的来源,只就其释义,有下面三种阐述:

解1:“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 梁惠王上》)。这是最权威的解释,其经典之处在于,它不但是对这句话的解释,更是其出处。事实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语即非出自《论语》,也非出自《礼记》,而恰恰是出自孟子与梁惠王的这一席话。正是《孟子》史无前例地记载了孔子的这一句话,并同时阐述了孔子这么说的理由——因为俑太像人了。在这里孟子并没有解释“其无后乎”的具体含义,但言下之意无疑是鄙视的态度。从某种角度来说,孟子的理解是不容置疑的——与其质疑他的理解,还不如干脆质疑他凭空捏造孔子的话。

解2:早在东汉,赵歧就曾为《孟子》做注,并解释说,其实作俑在前,殉葬在后,是作俑制度引发了殉葬制度,所以孔子才批评始作俑者(“仲尼重人类,谓秦穆公时以三良殉葬本由有作俑者也,恶其始造,故曰此人其无后嗣乎。”)。但根据考古发现,在中国历史上真人殉葬制度要早于俑人殉葬。因此赵歧的解释非但不成立,而且有主观臆想胡编乱造之嫌。

解3:宋朝朱熹说:“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孟子集注》)”孔子如此厌恶发明俑人殉葬的人,自然是赞同那之前的葬法了。但俑人之前并非真人,而是草人。因此孔子决不是赞同真人殉葬,而是赞同使用草人。俑人不过比较像真人,孔子尚且反对,何况用真人殉葬呢?据说商朝时期是流行真人殉葬的,周朝予以禁止,转而采用刍灵、即草人。后来有些诸侯国渐行奢华风气,使用更加像人的精致俑人,这其实在开历史的倒车。如果把孔子的话,放到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就不难发现,他是希望回复周礼,以免文化的倒退。以上诸解,争论的焦点在于孔子为什么反对俑人殉葬。目前看来解3是最合理的。

至于“其无后乎”的解释,“后”非指后代,而是指后祀、祚命,即子孙的后福。“其无后乎”说的是别看你现在是贵族,再这样倒行逆施的话,子孙后福难保了。 根据孔子老人家一贯温文尔雅的性格,很难相信他会咒人家断子绝孙,宁可相信他即使气急骂人也是文绉绉的。因此这个解释似乎更可信一些。

回答2:

这句话典出《孟子 - 梁惠王上》原文是: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论语中没有这句话,这句话来自孟子的转述,孔子说:‘最早以俑殉葬的人,他们断子绝孙啊!’,孔子这么说,是因为俑象人形,(这是不仁的啊),何况让自己的人民冻饿而死呢,(那就更不用说是非常不仁的啊)”也就是说,孔孟连以俑殉葬都反对(因为不仁),更何况是以人殉葬呢。

     孟子见梁惠王

回答3:

孔子之前已有很多代人作俑并形成传统,孔子用得着这样反问吗?明摆着已形成傧葬文化了。
孔子是有感于在活人殉葬断代N年后有人搞俑偶陪葬,重开了不好的社会风气并引起群相效仿,对始作俑者放出了诅咒攻击!孔子之前已有很多代人作俑并形成传统,孔子用得着这样反问吗?明摆着已形成傧葬文化了。
孔子是有感于在活人殉葬断代N年后有人搞俑偶(太像人)陪葬,重开了不好的社会风气并引起群相效仿,对始作俑者放出了诅咒攻击: 你难道没有子孙吗?你做这样缺德的事,难道不怕祸及后人吗?!

回答4:

孔老夫子认为,虽然用俑来代替人没有那么残忍,但是儒家思想中,这种以象征人的塑像来代替真人殉葬,其实从内心来说,还是轻贱人,奴役人的表现,都是不人道的,和真人殉葬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儒家以为仁爱待人,这种行为是野蛮的是残暴的。
不过清代李渔在某书(很有名,防屏蔽不打了,自己搜下)结尾中曾说“始作俑者,其为圣人乎?”,就是说,既然无法改变世界,那么变通下,以残暴的方式行仁义之事,不也是圣贤么?聊备一说,我其实更倾向后者。

回答5:

这个嘛,凡是都要考虑说话的人当时所处的时代,孔圣人都是后世吹出来的,实际上他还鄙视劳苦大众呢,所以这种贵族阶级嫌弃自己死后没活人陪葬也不是没可能的。
几千年儒家文化宣传把孔子神圣化了,孔子其实也是人,是人就有五分善,五分恶,也要吃喝拉撒,放屁磨牙,也会心生嫉妒、罪恶、傲慢等罪恶之念。
我是反对神话一个人的,因为人就是人,你再神话,人不吃饭也要死,所以我认为你可以把孔子当做一个很有理想的人,生而为人犯错就太正常不过了,只不过为尊者讳,很多错误都被他的徒子徒孙曲解,甚至删除了,如果孔子真是圣人,他的子孙后代就不会那么没出息,赶着跪舔权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