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对联什么意思?

要深层意思啊,讽刺什么/
2025-03-24 08:04:2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是蒲松龄写的一个对联,说一个人是王八并且无耻。

这幅对联有一个故事,也就是深层意思:古时候某一个朝代的宰相曾投降于敌,名声非常不好。他年迈的时候归隐田园,回到家乡还恬不知耻地为自己建造一座生祠,然后招来许多嘉宾前来居住。

第二天的早上,那座生祠的客堂上挂了一块匾额,横批是“三朝元老”,对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忠信礼义廉。这个宰相十分奇怪,不知是何人挂上去的。有人推测这副对联的含义,认为上联正好隐含“忘八”(即“王八”的谐音),下联则隐含“无耻”。

出自:《三朝元老》

作者:蒲松龄

原文:

某中堂,故明相也。曾降流寇,世论非之。老归林下,享堂落成,数人直宿其中。天明,见堂上一匾云:“三朝元老。”一联云:“一二 三四五六七,孝弟忠信礼义廉。”不知何时所悬。怪之,不解其义。或测之 云:“首句隐亡八,次句隐无耻也。”

洪经略南征,凯旋。至金陵,醮荐阵亡将士。有旧门人谒见, 拜已,即呈文艺。洪久厌文事,辞以昏眊。其人云:“但烦坐听, 容某颂达上闻。”遂探袖出文,抗声朗读,乃故明思宗御制祭洪辽阳死 难文也。读毕,大哭而去。

扩展资料:

《三朝元老》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出自《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

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

蒲松龄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参考资料:《三朝元老》-百度百科


回答2:

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是骂人的
七后面是八,没有八那就是忘八——王八
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后面还有一个耻,没有耻那就是——无耻

回答3:

这是古人用来损汉贼洪承畴的,孝悌忠信礼义廉缺耻,是为无耻。一二三四五六七缺八,无八,谐音王八。无耻王八

回答4:

一二三四五六七:没有八那就是忘八——王八
孝悌忠信礼义廉,没有耻那就是——无耻

回答5:

忘了8,谐音字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