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为一个人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我们都学过幼儿心理学,了解在人的一生中各种能力与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的关键期大多数是在幼儿期,比如:
3岁左右是幼儿自我约束,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期、是幼儿动手能力开始发展成熟的关键期、是幼儿独立性开始建立的关键期、是注意力、空间知觉音乐能力、观察力发展的关键期;
4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对学习知识产生直接兴趣的关键期、是幼儿开始学习外语的关键期;
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概念,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是语言、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学习心态及学习习惯产生的关键期
6岁左右是幼儿社会组织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与幼儿的生理特点也是分不开的,1--6岁是人的大脑快速生长发育期。这就说明作为幼儿教师责任任重道远,幼儿教育不是可有可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面临的工作是很神圣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呢?需要我们树立良好的幼儿教育观念。
一、树立良好的观念
观念是教师的灵魂,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而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长远发展。
(一)、树立正确儿童观
1、儿童是独立存在的人。儿童的各项合法权益、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求要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2、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长大后独立生存的人
3、儿童是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他们有独特认知特点
4、儿童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二)、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
1、幼儿教育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教育的作用是引起和促进学习,培养终身受益的品质
3、一日生活都是教育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并驾齐驱的,并互相替代。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应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这正是幼儿园的教学特点。比如:喝水,如何喝水可以组织一次活动,但日常生活中,幼儿有喝水的需求,教师要允许孩子随时去喝,其二,孩子喝水时要提醒节约,喝多少接多少,同时不要洒、关好水龙头等是随时都在进行的教育活动。
陈鹤琴“一日生活皆教育”。
*一日生活都是教育,都是课程。
*教师自身的行为、态度是课程。
只要老师能明确这些细节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并能有意识的加以利用,自然就可以把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去了。
(三)、良好的教师观
2001年7月2日,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纲要》中自始至终贯彻、渗透了几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例:终身教育观的思想,儿童发展观的思想、新的教师观的思想。
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
《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以前,不少人误将教师画、跳、唱、弹等技能视为教师的教育素质,但实践表明,这种想法是片面的。这种个人专业技能方面再好,也不一定是合格的幼儿教师。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觉得,幼儿教师的素质关键是教师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和能力。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那么幼儿教师要具备那些素质和能力:
(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思想素质)
(二)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
(三)教师要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施教能力
(四)、要有较强的观察力(扑捉信息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要有使用媒体教具和自制玩教具的能力
(六)、要有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七)、幼儿教师要有健康身体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