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利忘义,见异思迁,朝三暮四,反覆无常,见风使舵。
1、见利忘义
读音: [jiàn lì wàng yì]
释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出处:《汉书·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2、见异思迁
读音:[ jiàn yì sī qiān ]
释义:异:另外的;别的;迁:改变;变动。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出处:《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3、朝三暮四
读音:[ zhāo sān mù sì ]
释义: 原比喻使用诈术;进行欺骗。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暮)四。’众狙皆怒。”
4、反覆无常
读音:[ fǎn fù wú cháng ]
释义:指变化不定。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操曰:‘袁谭小子,反覆无常,吾难准信。’”
5、见风使舵
读音:[ jiàn fēng shǐ duò ]
释义:看风向掌舵。比喻随机应变看形势办事。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别事见风使舵;再作道理。”
形容一个人没有原则的成语,有:
人云亦云
朝秦暮楚
朝三暮四
随波逐流
见异思迁
见风使舵
姆潘巴现象背后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哪一杯水先结冰?“当然是冷水先结冰了!”相信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做出这样的回答。可是,很遗憾,这个答案是错的。发现这一错误的是非洲坦桑尼亚的马干巴中学的初三学生姆潘巴。1963年的一天,姆潘巴发现自己放在电冰箱冷冻室里的热牛奶比其他同学的冷牛奶先结冰。这令他大为不解,于是,他立刻跑到老师那儿去向老师请教。老师却很轻易地说:“肯定是你搞错了,姆潘巴。”姆潘巴不服气,又做了一次试验,结果还是热牛奶比冷牛奶先结冰。某天,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系主任奥斯玻恩博士到姆潘巴所在学校访问。姆潘巴就鼓足勇气向博士提出了他的问题。奥斯玻恩博士的回答说:“我不能马上回答你的问题,不过我保证等我一回到达累斯萨拉姆就亲自做这个实验。”结果,博士的实验和姆潘巴说的一样。于是,人们就把这种现象称为“姆潘巴现象”。40多年来,“姆潘巴现象”一直被人们当作真理认可到今天。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2004年,上海向明中学一女生庾顺禧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质疑。在科技名师黄曾新的指导下,庾顺禧和另外两名女生开始研究姆潘巴现象。她们利用糖、清水、牛奶、淀粉、冰淇淋等多种材料,采
厚颜无耻[hòu yán wú chǐ]
意思是人脸皮厚,不知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