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后明洪武年间,毛姓建村,名毛家。后席姓迁入,以地处寻山后古城之北,更名城后席家。后简化为城后。345户。
前虎口明崇祯年间,村建于虎口岭前,故名前虎口。190户。
后虎口明崇祯年间,村建于虎口岭后,故名后虎口。63户。
西迎驾山明正统年间建村,村处山区。相传,明时曾有文武官员在此落驾,故命名迎驾山。后村东又建一村,该村遂以方位改称西迎驾山。107户。
东迎驾山明天启年间建村,因村处迎驾山村东。故以方位称东迎驾山。59户。
莱沟庄清康熙年间建村,因村处沟夼草莱丛生之地,故名莱沟庄。85户。
石猴子清康熙年间建村,因村东北有一石硼,形似猴子,故名石猴子。217户。
夼子河明成化年间建村,因村处桑沟河西岸夼地,故名。227户。
清河明成化年间建村,因村处桑沟河下游,故名下河。1981年更名清河。280户。
北吴家明嘉靖年间,吴姓建村,名吴家。1981年更名北吴家。278户。
牛口石明成化年间建村,因村南有一石硼,形似卧牛,口舌清晰可辨,故命名牛口石。240户。
西龙家明万历年间,龙姓建村,因位于祖籍之西,故命名西龙家。801户。
马家庄清顺治年间,黄、马两姓先后各建一村,名小黄庄、马家庄。后两村合并,称马家庄。230户。
大水河清康熙年间建村,因村东北有座石山,形似楼房,故名东楼。后为念祖籍大水泊,更名大水河。25户。
黄家庄清康熙年间,黄姓建村,故名。47户。
福台山清雍正年间建村,因村处福台山前,故以山为名。74户。
亮甲沟明洪武年间建村,因村处晾甲沟,故名晾甲沟。后演变为亮甲沟。265户。
小桥明万历年间,乔姓建村,名小乔。后演变为小桥。69户。
东龙家明永乐年间,曲姓建村,名曲家屯。龙姓迁入更名龙家。后龙姓在村西又建一村,该村遂更名东龙家。164户。
青安屯明洪武年间,何姓建庵,名青庵。张姓迁此定居成村,更名青庵屯。后演变为青安屯。449户。
冷家明崇祯年间,冷姓建村,故名。204户。
西高家清乾隆年间,高姓建村,名高家。1981年更名西高家。111户。
赵家明万历年间,赵姓建村,故名。167户。
黄家楼清雍正年间,黄姓徙至河西岸建村,名河西。后迁至高岗,更名黄家楼。60户。
大黄家明崇祯年间,黄姓建村,名黄家。后黄姓在村东又建一村,故原村改称大黄家。143户。
小黄家清康熙年间,黄姓建村。因村位于黄家村东,故称小黄家。160户。
东北山明嘉靖年间,李姓徙此建村,名山上李家。后又有李姓迁此,在其西建村。1940年两村合并,名北山村。1947年又分为两村,该村以方位改称东北山。108户。
西北山清康熙年间,李姓迁至山上李家西建村,名北山李家。1940年两村合并,名北山村。1947年又分为两村,该村以方位改称西北山。93户。
竹村明成化年间建村,因村临一片竹林,名竹村。360户。
褚家清康熙年间,褚姓建村,故名。115户。
墩西张家明万历年间,邓姓建村,名邓家。清顺治年间,张姓徙此建村,名墩西张家。后两村并一,简称张家。1981年复名墩西张家。284户。
南逍遥山1980年,因修水库,从逍遥山村迁出部分居民,在逍遥山南麓建村,故名南逍遥山。248户。
寻山所明洪武年间,置寻山所。清雍正十三年 (1735年) 裁所为村,以所名村。431户。
瓦房清乾隆年间建村,因村临旧瓦房,故名瓦房庄。1981年更名瓦房。93户。
金家庄清乾隆年间建村,因村处金登子沟西北角,故名金角庄。后演变为金家庄。53户。
菜园明嘉靖年间,黄姓迁此定居,以开园种菜为业,故名菜园。262户。
万石?清顺治年间建村,因村处石硼较多之高?,故名万石?。92户。
卢家明正德年间,卢姓建村,因东西各有一山峰,故命名团峰村。后以姓氏更名卢家。242户。
嘉鱼旺明万历年间建村,因村处海滨盛产嘉吉鱼,故命名嘉鱼旺。263户。
罗山寨明建文年间建村,因村临罗山寨,故以寨为名。104户。
樊家庄明崇祯年间,樊姓建村,故名。328户。
青鱼滩明隆庆年间建村,因村临青鱼滩,故以滩为名。511户。
蔡家庄明万历年间建村,因此处原系蔡姓的田庄,故名蔡家庄。284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