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皮”是啥,是什么意思,京剧中的“二黄”

2025-03-29 16:47:0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皮黄:西皮、二黄两种腔调的合称。西皮起源于秦腔,二黄是由吹腔,高拔子演变而成,在有些剧种中、西皮,二黄又分别称为“北路”,“南路”合称“南北路”清初时,西皮是汉调的主要腔调,二黄是徽调的主要腔调。随着汉、徽二调合流而成的京剧在各地广为流传,逐渐形成一种声腔系统,并对南方诸剧种产生影响。由于京剧在皮黄系统中流传最广,故“皮黄”亦专指京剧。

回答2:

1、京剧中的“二黄”、“西皮”是戏曲的腔调。

2、“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为“6~3”(la~mi)弦,即里弦为简谱带一个低音点的“la”音,外弦为不带高、低音点的“mi”音。
“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为“5~2”(sou~re)弦,即里弦为简谱带一个低音点的“sou”音,外弦为不带高、低音点的“re”音。

3、不同的定弦是由于两种声腔的来源属性不同而造成的。同时,这种不同也形成了两种声腔各自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故而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
“二黄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江西的宜黄腔;一说源于徽调。无论它源于宜黄腔还是徽调总之都是南方剧种,所以其南方音乐特色较为突出。

4、京剧二黄包括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同西皮相比,二黄一般较为沉着稳重、凝练严肃。另有反二黄腔调,又叫二黄反调,也包括导板、慢板、原板、散板等板式,旋律升降起伏较二黄为大。